出处
《发展》
2005年第9期27-27,共1页
同被引文献30
-
1谭耀武.论可持续发展消费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4):30-34. 被引量:6
-
2陆大道.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初步构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4):24-30. 被引量:8
-
3于法稳.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生态经济,2004,20(11):52-55. 被引量:16
-
4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9. 被引量:76
-
5杨小军.当代发展观演变的非线性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5(3):83-85. 被引量:12
-
6杜宜瑾.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J].中国发展,2005,5(2):1-3. 被引量:3
-
7郭庆旺,贾俊雪.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7):46-53. 被引量:47
-
8周枝田,夏洪胜.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J].商业时代,2006(10):20-22. 被引量:17
-
9林清明,黄波.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75-78. 被引量:2
-
10张玉台.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J].学习与研究,2007(1):17-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王昱.加大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70-72. 被引量:1
-
2汪慧玲,陈志鹏,温龙.转变消费方式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276-279. 被引量:1
-
3宁淼,邹秀萍,王彤,徐云.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框架设计与山东省态势分析[J].生态经济,2008,24(12):36-41.
-
4宁淼,马晓晴,王彤,徐云.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7):103-1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
-
1程鸿群,毛洁.电力企业职工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3(S1):387-390. 被引量:1
-
2伏洋,肖建设,校瑞香,李凤霞,张娟,刘宝康,苏文将,李甫,冯蜀青.气候变化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影响——以克鲁克湖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8,30(6):998-1006. 被引量:9
-
3肖婷婷.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基于2000~2007年的实证[J].经济问题,2010(2):46-48. 被引量:39
-
4李琳,张爱霞,潘思羽,梁玥.甘肃省各主要城市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J].甘肃科技,2021,37(5):53-55.
-
1徐匡迪.院士谈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的大事[J].求是,2005(11):26-27. 被引量:1
-
2院士呼吁:建设节约型社会[J].理论与当代,2005(8):54-64.
-
3黄婕.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1):62-64. 被引量:1
-
4周宏伟.论信息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07(4):74-75. 被引量:1
-
5周亚平.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是对市场经济的规范[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3(4):45-46.
-
6马英花.伊斯兰的节约理念[J].甘肃民族研究,2007(4):64-67.
-
7龚幼民.电气节能与变频调速[J].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6,10(8):18-18.
-
8罗银胜.两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孙冶方与顾准[J].会计与经济研究,1998,24(1):50-53.
-
9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经贸导刊,2001(2):26-29.
-
10强雁,徐俊峰,王荣寿.区域创新——网络技术与展望(上)[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6):32-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