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存在与虚无——论朱文小说的主题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朱文的小说在经验层次上对存在与虚无的哲理化追问使我们免于“存在的被遗忘”。在这个人的“人性”逐渐被物的“物性”遮蔽的世界上,它以最直观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着当下人的生存状态。
作者
薛忠文
机构地区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150-152,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朱文
存在
虚无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丹麦]克尔凯郭尔."那个个人"[A].考夫曼.存在主义[C].商务印书馆,1987:89-97.
被引量:1
2
[日]今道友信.存在主义美学思想述评[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1.
被引量:1
3
[法]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98:11.
被引量:1
4
[德]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A].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C].三联书店,1996:369.
被引量:5
5
[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18
6
柳鸣九主编..“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83.
7
[美]戴维斯·麦克罗伊.存在主义与文学[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85.
被引量:1
8
[11][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5:16;42-43.
被引量:1
9
[美]菲利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比较文明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19-120.
被引量:1
10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75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3
1
罗翊重.
论广义模态结构词的逻辑否定及其依据[J]
.云南社会科学,2004(4):27-32.
被引量:4
2
刘方.
中国传统士大夫审美人格的建构及其艺术转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1-5.
被引量:1
3
李春青.
谈谈文学理论知识论模式的转型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30-33.
被引量:2
4
杨仕奎,葛桦.
中国传统人性学说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4):56-60.
被引量:1
5
王轶.
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的缺陷及其克服[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1):87-97.
被引量:118
6
陈保亚.
论意义的两个来源和语言哲学的任务——从语言游戏规则和单位的还原说起[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32-39.
被引量:13
7
伏爱华.
“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36-39.
被引量:5
8
周亚祥.
翻译理解的哲学解释学阐释[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128-131.
被引量:3
9
傅守祥.
大众文化的现代性悖论:技术物性的固化与日常感性的想像[J]
.江淮论坛,2006(3):91-94.
10
郭亚明.
论张欣小说的叙述选择及其文化意味[J]
.学术研究,2006(7):125-129.
被引量:6
1
叶橹.
体验的方式[J]
.诗刊,1996,0(3):53-53.
2
吕汉东.
论巴金的审美心理结构[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1-4.
被引量:1
3
夏中义.
王国维为何接受叔本华及其过程[J]
.文艺理论研究,1993(6):2-10.
被引量:1
4
徐伟彬.
科幻小说翻译的科学意义[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5):22-25.
被引量:2
5
陈润兰.
怀疑与警觉: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脐带——论韩少功与鲁迅的现代性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4):40-43.
被引量:3
6
乐黛云.
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小说分析(六)[J]
.小说评论,1986(2):74-76.
被引量:1
7
张荣翼.
时代变迁坐标中的中国古今文论——试析古今文论的五种区别[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7):93-99.
8
朱寿桐.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建构[J]
.鲁迅研究月刊,2006(4):12-17.
被引量:2
9
李梅.
读《自杀论》有感[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79-79.
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