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资源再生的时代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达国家不要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国际社会质疑“谁来供应中国”,并炮制“中国能源威胁论”,当中国面对能源困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垃圾”、“电子垃圾”、“洋垃圾”等概念。 从资源获取的途径看,除了开采、储备,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再生。
作者
杨眉
机构地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出处
《中国经济周刊》
2005年第31期14-20,共7页
China Economic Weekly
关键词
中国
能源需求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可再生资源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1
1
吴衍秋.
海尔开始挖掘电子废弃物金矿[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10):31-31.
被引量:3
2
李金惠,温雪峰,刘彤宙,本多俊一.
我国电子电器废物处理处置政策、技术及设施[J]
.家电科技,2005(1):31-34.
被引量:19
3
王岩,王海英.
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J]
.再生资源研究,2005(2):5-7.
被引量:3
4
周英涛,王海鹏,刘敏,张勇,李革新.
电子垃圾的循环利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06):125-126.
被引量:11
5
钦锋.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92-94.
被引量:4
6
刘新民.
大力发展我国资源再生产业[J]
.中国金融,2006(5):20-21.
被引量:16
7
杨华峰,冯俊文.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2):119-121.
被引量:10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课题组.资源节约型工业化道路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对策[OL].2006—2—5.
被引量: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R].2011-1-24.
被引量:1
10
王恭敏.
2009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J]
.资源再生,2009(11):15-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刘彩虹.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4):92-93.
被引量:1
2
李磊,赵旭.
我国电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8):1025-1030.
被引量:5
3
章和杰,陈威吏.
浙江省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环保产业,2007(1):44-48.
4
薄纯鑫.
北京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实践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6(9):13-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薇.
北京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重点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50-153.
被引量:1
2
刘薇.
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研究[J]
.特区经济,2008(2):63-65.
被引量:4
3
王建明.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2-24.
被引量:3
4
田巧娣,吴俊梅.
清洁生产: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基[J]
.新西部(理论版),2009(11):52-52.
5
吴伟研.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浅探[J]
.吉林教育(教研),2010(9):17-18.
6
袁歌阳,罗卫.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2,31(5):114-115.
7
田西,吴玉锋,张菁菁,殷晓飞,李明博.
我国报废CRT电视机中废铅量估算研究[J]
.生态经济,2014,30(10):101-107.
被引量:2
1
回收洋垃圾成为中国资源新选择?[J]
.中国社会导刊,2005(08X):7-7.
2
方生.
“外资威胁论”质疑[J]
.改革,1998(1):71-74.
被引量:1
3
武士国.
美国煤炭工业的新动向[J]
.经济学动态,1981(10):52-54.
4
吴京.
石油威胁论站不住脚[J]
.市场周刊(新物流),2005(45):34-34.
5
赵晓.
日本竞争力:数据中见真相[J]
.财会月刊(合订本),2004(12C):54-55.
6
中国与日本的差距——难以置信的事实[J]
.经济管理文摘,2005(1):38-41.
7
李冻菊.
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利与弊[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4):52-56.
8
胡鞍钢.
是“威胁论”还是“互利论”——中国经济崛起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9):33-38.
被引量:14
9
陈宗明.
解开“洋垃圾”入国门之谜[J]
.探索与争鸣,1997(2):9-12.
被引量:1
10
沈建缘.
施耐德电气:成为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先锋[J]
.中国外资,2017,0(2):62-63.
中国经济周刊
2005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