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抗日根据地的民主选举运动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开展了广泛的选举运动。这次民主政治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民主政治的工作从何开始呢?陕甘宁边区政府认为,首要的是进行普选。
作者
刘政
机构地区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出处
《中国人大》
2002年第3期41-42,共2页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民主选举
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
政治
分类号
K269.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9
1
刘建平.
苏联、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及其体制的确立[J]
.中共党史研究,1997(6):64-71.
被引量:5
2
张文琳.
抗战至抗战胜利初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法及其实施[J]
.甘肃理论学刊,2002(2):66-69.
被引量:2
3
陈先初.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J]
.抗日战争研究,2002(1):132-160.
被引量:25
4
马若龙.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J]
.学习月刊,2006(5):54-55.
被引量:3
5
刘辉.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之觉醒[J]
.中州学刊,2005(5):152-155.
被引量:6
6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辑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M].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
被引量:1
7
杨永华.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被引量:3
8
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的复归[EB/OL].中国选举与治理,http://www.chinaelections.org/.2005-11-02.
被引量:1
9
王铁群.黄豆选举和三三制政权[EB/OL].中国选举与治理,http://www.chinaelecdons.org,2006-10-08.
被引量:1
10
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解放周刊,.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高晓林,韩平.
东方“雅典城邦”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启示[J]
.学术论坛,2009,32(2):136-139.
被引量:2
2
王孝勇.
论“三三制”政权建设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及其启示[J]
.湖北社会科学,2013(7):26-29.
被引量:3
3
孙景珊.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政治参与研究[J]
.社科纵横,2014,29(1):123-128.
被引量:1
4
潘国红.
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工作的历史考察[J]
.理论导刊,2014(9):110-112.
5
冯力.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建设及启示[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1):33-35.
被引量:1
6
杨森.
“三三制”政权的由来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28-34.
7
孙景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认同的逻辑分析[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28-36.
被引量:1
8
张君.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民主事业:角色担当和历史贡献[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4(3):87-9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孙景珊.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政治参与研究[J]
.社科纵横,2014,29(1):123-128.
被引量:1
2
李罡.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形成和确立[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3(3):16-19.
被引量:1
3
朱旭旭.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双重建构的学理分析[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4):35-39.
4
肖宗志,王妮.
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及其当代启示[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6):52-58.
被引量:1
5
刘驰,马成.
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互动研究——以立法设计和新闻宣传为契入点[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86-92.
被引量:4
6
杨森.
“三三制”政权的由来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28-34.
7
臧庆,胡凤.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24-32.
8
薛锋,贾民伟.
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人民性论析[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3):143-150.
1
为为.
“铁娘子”和她的父亲[J]
.红领巾(成长),2006(2):26-27.
2
张鉴安.
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几个特点[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0(2):22-27.
被引量:2
3
殷文超.
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研究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64-68.
4
张昭国.
抗日根据地选举运动的政治功能分析[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5):68-72.
5
高峰.
撒切尔夫人的童年[J]
.政工导刊,2013(4):68-68.
6
杨会清.
苏维埃选举运动的政治功能分析[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3):58-63.
被引量:6
7
午甲.
布什总统能竞选连任吗?[J]
.中国老区建设,2004(7):60-60.
8
谭燕妮.
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的历史影响及启示[J]
.传承,2008(8):16-17.
被引量:1
9
程良森.
论华中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民主选举——以乡选为中心的考察[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5-9.
被引量:1
10
金子求.
1954年市县级人大选举述评——以江苏省为例[J]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4):84-87.
中国人大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