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树未成熟胚培养根的诱导及形态发生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迄今能培养出完整植株,而且得以实际应用的,还为数不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诱导生根。茶树为木本植物,不像很多草本植物那样容易诱导出不定根。1986年以来,笔者围绕着茶树未成熟胚的培养,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芽苗培养于低矿质、蔗糖和含有IBA的培养基,能较佳地诱导生根。
作者
杨素娟
王玉书
王立
出处
《中国茶叶》
1989年第2期14-15,共2页
China Tea
关键词
茶
组织培养
诱导生根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132
1
王亚馥,崔凯荣,陈克民,刘志学.
小麦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1992,39(S1):29-29.
被引量:10
2
黎运枢,崔统华,郑文经,罗晓莹,邹基梅.
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J]
.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37-38.
被引量:32
3
张娅婷,张伟.
薮北茶的组织培养[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5):74-76.
被引量:17
4
方祖柽.
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J]
.黄山学院学报,2004,6(6):87-87.
被引量:8
5
周带娣.
生物技术在茶树上应用的进展[J]
.茶叶通讯,1993(3):26-29.
被引量:6
6
奚彪,刘祖生.
外植体性质对茶腋芽组培快繁的影响[J]
.茶叶,1994,20(4):14-17.
被引量:22
7
成浩,王玉书,杨素娟,王立.
大量元素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儿茶素累积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4,14(1):31-36.
被引量:20
8
刘德华,瘳利民,张金莲.
苦丁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3):234-239.
被引量:11
9
张学文,刘选明,董延瑜,周朴华.
茶树愈伤组织诱导与共培转化的初步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6):550-554.
被引量:13
10
贾素霞,张帆.
经济植物的快速繁殖[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1):64-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1
1
潘根生,过正,小西茂毅.
铝对茶树幼茎切片根分化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21(5):479-482.
被引量:1
2
周健,成浩,王丽鸳.
激素处理对茶树组培苗温室内直接诱导生根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4):265-269.
被引量:20
3
曾亮,蔡利娅,黄建安,黎星辉.
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6,29(1):3-6.
被引量:4
4
段运裳.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7,30(2):7-9.
被引量:6
5
金惠淑,梁月荣.
茶树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1998(2):1-4.
被引量:9
6
陈志辉.
茶树黄观音幼籽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初步研究[J]
.福建茶叶,2010,33(9):32-35.
被引量:1
7
陈志辉.
茶树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与试管苗保存研究初探[J]
.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726-730.
被引量:5
8
孙仲序,刘静,王玉军,刘杰,杨德平.
山东茶树良种组织培养及繁殖能力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0,20(2):129-132.
被引量:25
9
陈泽雄,黄登艳.
杜鹃红山茶离体快繁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1):5348-5350.
被引量:3
10
郭玉琼,黄道斌,常笑君,朱晨,李小桢,赖钟雄.
铁观音茶树体胚发生及其内源激素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4):824-83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王友生.
显脉金花茶无菌体系建立及增殖培养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73-77.
被引量:10
2
赖钟雄,林莉.
山茶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71-476.
被引量:10
3
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
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5,28(2):24-26.
被引量:1
4
周健,成浩,王丽鸳.
茶树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3):172-176.
被引量:33
5
林莉,赖钟雄.
金花茶成年树茎段离体器官发生[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4):25-29.
被引量:9
6
蔡汉权,李粉玲,周山勇,赖钟雄.
几种橄榄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4):34-37.
被引量:7
7
曾亮,蔡利娅,黄建安,黎星辉.
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6,29(1):3-6.
被引量:4
8
王小玲,樊军锋,余发新,王娟娟.
奥地利黑松组培苗生根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63-66.
被引量:6
9
程柳,汤浩如.
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0-1963.
被引量:17
10
谢思惠,张丽霞,唐艳梅,刘锋,张振兴,陈兴彬,向勤锃.
山东茶叶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7(3):104-106.
被引量:7
1
Gopal.,K,冯钦华.
通过未成熟胚培养缩短向日葵育种年限[J]
.国外农学(油料作物),1995(1):18-20.
2
宋英凯,张天星,崔国惠,王立新.
向日葵未成熟胚培养中不定芽的发生[J]
.华北农学报,1993,8(2):112-115.
被引量:3
3
И.Ф.Шаяхметов,许启桂.
春性硬粒小麦未成熟胚培养中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特点[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9(6):20-21.
4
瞿桢,吴新镛,周蓉,廖伯寿.
花生未成熟胚培养与植株再生[J]
.中国油料,1993,15(4):15-18.
被引量:9
5
陈璋.
2,4-D对野生稻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及其再生植株的田间表现(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49-351.
被引量:1
6
石太渊.
高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杂粮作物,2003,23(6):340-343.
被引量:8
7
李大玮,欧阳平,姚庆筱,邱纪文.
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的远缘杂交──Ⅱ.未成熟胚的培养[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4,21(6):474-478.
被引量:4
8
李必运.
高×低再生能力基因型未成熟胚培养中离体性状遗传参数研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6):12-15.
9
高明尉,成雄鹰,梁竹青,胡天赐.
小麦体细胞组织离体诱变效应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1):18-25.
被引量:13
10
黄燕芬,周国兰,赵华富.
茶子未成熟胚子叶柄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31-33.
被引量:6
中国茶叶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