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汤剂煎煮概况,包括煎药方法、时间、次数、加水量和药材粉碎度、先煎、后下、混煎等对煎出率的影响。
作者
吕桂月
李连信
机构地区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10,共2页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
汤剂
煎煮方法
药物性能
分类号
R283.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66
1
吴玉成,李桂洁,肖秋萍,段书兰.
中药煮散研究[J]
.中成药,1981(3):11-13.
被引量:5
2
任大伟,董霄汉,张广强,梁生旺,杜天信.
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二)——小青龙汤饮片煎剂与颗粒煎剂的化学成份对比分析[J]
.河南中医,1989(4):20-24.
被引量:11
3
赵景云.
汤剂传统饮片煎煮法工艺改进[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6-48.
被引量:3
4
黄黄.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89,24(2):74-77.
被引量:2
5
张守玉.
推广中药煮散大有必要[J]
.中成药,1993,15(12):47-47.
被引量:4
6
王如侠,孙佩兰,俞军.
试论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8):500-501.
被引量:3
7
陈永辉,琚玮.
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热抗炎实验研究[J]
.中医研究,1995,8(5):20-21.
被引量:21
8
蒙光容,詹贵成,张淑远,谷钰,阎连山,陈浩.
中药汤剂的研究——不同粒度和制法对主成分煎(浸)出量的影响[J]
.中成药,1989,11(6):2-4.
被引量:11
9
梅全喜.
中药先煎问题的实验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10):465-466.
被引量:12
10
詹贵成,黄齐霞,谷钰.
正交设计法考察黄芩粒度、煎法及煎出量[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31-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赵景云.
汤剂传统饮片煎煮法工艺改进[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6-48.
被引量:3
2
邱洪贵.
浅谈煎膏剂制备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6):261-262.
被引量:4
3
贾传春,马力.
中药合剂制备工艺探讨[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2):15-16.
被引量:1
4
马宏伟,潘娜.
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85-786.
被引量:5
5
郭玉勤,王玉玺,邹存清.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8,29(3):207-209.
被引量:8
6
郑乾文.
中药煮散的研究概述[J]
.海峡药学,2009,21(1):146-147.
被引量:8
7
仲婕,闫明,刘砥威.
袋泡剂的研究与扩大生产的思路[J]
.中国现代中药,1999,7(1):38-39.
8
陆高翔.
有必要推广使用中药煮散[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2):310-311.
被引量:4
9
白海生,白雪峻.
中药颗粒饮片的发展趋势[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84-8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毛茜,傅超美,林俊芝,刘婧,马雪玮,胡慧玲,张臻.
牛蒡子饮片与粉末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2,3(1):15-17.
被引量:1
2
贾文斌,王英.
中药膏方制备工艺及其改进现状[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1106-1107.
被引量:11
3
马宏伟,潘娜.
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85-786.
被引量:5
4
袁欣.
我院新门诊中药房的现状及展望[J]
.海峡药学,2006,18(3):213-214.
5
曹佩雪,梁光义.
黄连解毒汤三成分提取及定量考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3.
6
穆仪冰,杨华,胡随瑜,易振佳.
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测定[J]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46-648.
被引量:2
7
赵丽华,黄昆.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54-55.
被引量:6
8
马爱华.
粉碎度对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瓦楞子煎出率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20(3):19-20.
被引量:9
9
郑乾文.
中药煮散的研究概述[J]
.海峡药学,2009,21(1):146-147.
被引量:8
10
余葱葱,郭力,彭成.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087-3089.
被引量:2
1
王明善,高笑范,吴焕才.
浅谈中药汤剂煎煮的科学性[J]
.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24(2):24-24.
被引量:1
2
赵勇杰,李建菊,杨志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与疗效的关系[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7):143-143.
被引量:3
3
奥日斯娜,蔡爱平.
浅谈中药汤剂煎煮与疗效之间的关系[J]
.包头医学,2006,30(3):31-31.
被引量:3
4
寇惠蓉,邵思琴.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1,32(8):1063-1064.
被引量:8
5
王永华,崔英先,于德刚.
中药汤剂煎煮操作浅议[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25-625.
被引量:1
6
戴龙瑞.
中药汤剂煎煮三大要素—时间、火候、煎次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7):28-29.
被引量:14
7
刘瑞源.
提高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增强中医临床疗效[J]
.时珍国药研究,1994,5(1):29-30.
8
周鹏,陶秀英.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J]
.山东医药工业,2001,20(5):37-38.
9
中药汤剂煎煮小常识[J]
.家庭医学(上半月),2006(20):40-40.
10
李财坐.
论中药汤剂煎煮与疗效[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9):655-655.
被引量:5
中成药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