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
9
A Public Surve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APublicSurveyof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LiteracyinChina¥//姚昆仑(中国科协普及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81)李象益(中国科协普及部,教授北京100081)张仲...
作者
姚昆仑
李象益
张仲梁
机构地区
中国科协普及部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5年第8期15-17,22,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关键词
科学素养
抽样调查
中国
公众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1
1
王素.
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以英、美、加、泰、中等五国为中心[J]
.外国教育研究,1999(2):5-9.
被引量:59
2
李玉峰,刘岚.
乌鲁木齐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调查分析[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48-53.
被引量:2
3
张红霞,郁波.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J]
.教育研究,2004,25(11):68-73.
被引量:62
4
郭元婕.
"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1):12-15.
被引量:57
5
潘苏东,褚慧玲.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J]
.科学,2004,56(6):39-41.
被引量:22
6
陈凡,刘玉劲.
社会公众的技术心理及其调适——论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问题[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2):33-42.
被引量:4
7
一帆.
科学素养与和谐社会[J]
.百科知识,2005(03X):1-1.
被引量:1
8
姚昆仑,刘恕,李象益.
中国妇女的科学素养状况分析[J]
.科技导报,1995,13(10):32-36.
被引量:5
9
"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测测你的科学素养有多高[J]
.青年科学,2005(4):6-7.
被引量:3
10
徐进,俞真.
上海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0):47-5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胡仕勇,杨怀中.
湖北省公民科学素养研究——对湖北省境内1234名公民的调查[J]
.科普研究,2007,2(3):31-38.
被引量:5
2
郑晓齐,袁波祥.
科学研究中的非预期事件与态度改变[J]
.应用心理学,1998,4(1):55-58.
3
杨琅,颜兰,李冬萍.
昆明市小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31-35.
被引量:2
4
胡仕勇,杨怀中.
湖北省公民科学素养研究——对湖北省境内1234名公民的调查[J]
.长江论坛,2007(3):62-69.
5
徐敏,杨风梅.
“80后”城市女性的科学素养状况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4):32-36.
被引量:2
6
覃江霞,余林.
文理科研究生科学素养现状的比较调查[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113-115.
7
伍举培,赵中华.
建构主义理论下构建学生科学素养结构[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4):57-60.
被引量:2
8
郑晓齐,袁波祥.
高新技术的非预期事件与公众态度变化[J]
.中国软科学,1999(1):99-101.
被引量:2
9
刘永泉.
近三十年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综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61-6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钟振明.
科学素养研究综述[J]
.西藏发展论坛,2010(5):50-53.
被引量:4
2
董绿英,李庆原.
提高柳州市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对策——柳州市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养研究之二[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63-68.
3
万群,杨湘杰,沈琼.
中部地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研究[J]
.科普研究,2009,4(3):18-22.
被引量:2
4
沈扬,万群.
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建议[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4):58-59.
被引量:2
5
聂馥玲,任玉凤.
从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看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J]
.科普研究,2010,5(6):38-44.
被引量:6
6
周小李.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24(2):65-70.
被引量:2
7
干勤.
高科技公共关系[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2):35-38.
8
金志峰,薛海平.
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4(10):55-60.
被引量:3
9
王斌.
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构建路径[J]
.科学管理研究,2014,32(5):98-101.
被引量:2
10
曲玉波.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教育[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2(5):88-92.
被引量:3
1
许军.
潍坊市公众科学素养现状及对策[J]
.科协论坛,2003,18(10):30-31.
2
李万刚.
公众科学素养遭遇“四大疑问”[J]
.科技文萃,2002(1):175-176.
3
李万刚,刘艳荣.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为何不高[J]
.科技文萃,2002(1):176-177.
4
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赵凤华,范琳玮.
河北省大众传媒推进科普工作创新机制的设想和方案[J]
.科技风,2009,0(5X):263-263.
5
黄可心.
媒体变革与科学传播[J]
.情报科学,2004,22(8):918-920.
被引量:1
6
黄可心.
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的影响[J]
.情报科学,2007,25(9):1329-1331.
被引量:1
7
顾卫临.
科学普及走出低层次徘徊[J]
.瞭望,1999(31):12-18.
被引量:5
8
王洪清.
关于201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4):139-141.
被引量:4
9
叶青.
浅谈如何让科技新闻报道以人为本[J]
.广东科技,2011,20(12):69-69.
被引量:1
10
束洪福.
推动更多公众“理解科学”[J]
.理论前沿,2008(12):17-18.
科技导报
199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