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活塞取样器在藏南沉错获取了连续的沉积岩芯,选择顶部的117cm岩芯段进行水蚤(Cladocera)残体分析.根据水蚤的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从下到上可以将岩芯中水蚤组合划分为5个带:CL0组合(117~101cm)没有发现水蚤;CL1组合(101~77cm,约公元1407~1533年)出现钻孔中的全部9种水蚤,并达到序列中的最高含量,反映了在温暖的沉积环境中有大量的外来冷水注入和有机质输入,湖泊宽浅适宜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CL2组合(77~29cm,约公元1533~1831年)的水蚤数量和种类大大下降,只有为数不多、环境适应性较强的Chydorussphaericus经常存在,说明了当时的沉积环境非常恶劣;CL3组合(29~10cm,约公元1831~1941年)的优势水蚤种类与CL1组合接近,但丰度下降,特别是喜有机碎屑环境的水蚤数量大大降低,反映了环境有利的条件下,流域地表的植被发育仍然较差;CL4组合(10~0cm,约公元1941年到现在)除没有发现浮游型水蚤外,其他7种水蚤均可见到,稳定的湖泊水温使广温型的水蚤种与窄温型的浅水种相比,已经失去竞争优势.该孔水蚤组合反映的环境变化得到其平行孔的介形类组合、环境磁学与相关参数以及硅藻-盐度转换函数研究结果的支持,反映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中的水蚤组合对沉积环境的敏感性和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90-1497,共8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3-SW-321,KZCX3-SW-33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批准号:CXIOG-E01-05-02)
科技部中国-斯洛文尼亚双边科技合作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