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东省甘薯品种演变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山东省甘薯品种演变与发展趋向王大箴,郗光辉,王庆美,王荫墀(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50100)山东省是我国甘薯生产大省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四川省,居全国第二位。建国以来,种植面积虽有变化,而单产和总产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建国初期,平均单产(折粮)...
作者
王大箴
郗光辉
王庆美
王荫墀
机构地区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CAS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Rain Fed Crops
关键词
甘薯
品种演变
产量
山东
分类号
S531.0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
1
李爱贤,王庆美,张立明,孙立荣,张海燕,董顺旭.
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夏薯高产生理基础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22(1):20-22.
被引量:10
2
张松树.
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4):94-97.
被引量:22
3
余增骞.甘薯短期高产的生理、生态指标及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1986,(5):13-16.
被引量:2
4
张松树,刘兰服.甘薯野生种质资源在甘薯杂交育种中的利用[A].马大夫,刘庆昌.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9-32.
被引量:1
5
陈风翔.甘薯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中国甘薯,1994,(7):109-109.
被引量:7
6
张松树,刘兰服.
河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产业化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1):86-8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刘兰服,马志民,张松树.
甘薯新品种冀薯99的选育及其高产生理特性[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6-8.
被引量:4
2
付玉凡,张启堂,邱瑞镰,张黎玉.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高产生理特性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1):69-7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甘薯品种苏薯11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1):24-29.
被引量:3
2
蔡章棣.
优质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47-49.
被引量:3
3
谢光辉,王晓玉,韩东倩,薛帅.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9-17.
被引量:89
4
张勇跃,刘志坚,秦素研,李建国.
甘薯‘漯徐薯9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98-103.
5
郭元章.
甘薯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62-65.
被引量:1
6
李谋万.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家致富顾问,2015,0(12):3-5.
7
刘志坚,张勇跃,秦素研,于蕾,李建国.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0号的选育及生理特性[J]
.河北农业科学,2016,20(1):83-86.
8
刘胜尧,范凤翠,贾宋楠,石玉芳,张立峰,贾建明.
华北旱地覆膜对春甘薯干物质和氮素生产特征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4):16-21.
被引量:4
9
刘兰服,何煦,丁丽娟,马志民,胡亚亚,韩美坤.
冀薯33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20(1):89-90.
1
王坤峰,魏艳琴.
对如何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5,0(15):54-54.
2
闫晓艳,刘凤珍,邱强,石一鸣,张怀春.
吉林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27-29.
被引量:11
3
蔡仁林.
徐闻县甘蔗品种演变与发展[J]
.福建甘蔗,2001(2):24-28.
4
刘古春,胡静,徐晓杰,于健.
武进水稻品种的演变与发展[J]
.上海农业科技,2014(6):35-37.
被引量:3
5
隋琪,齐华.
东北地区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97-99.
被引量:6
6
王春玲.
我省玉米品种的演变与发展方向[J]
.甘肃农业,1995(4):20-21.
被引量:3
7
王绍中,季书勤,张德奇,李秀民,吕平安.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19-26.
被引量:45
8
冯烨,郭峰,李新国,万书波,孟静静.
我国花生栽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33-136.
被引量:16
9
陈建明.
1986-2008年衢州市早籼稻品种的演变与发展[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3):535-537.
被引量:1
10
赵汝山.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J]
.南方农业,2015,9(24):21-21.
被引量:3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