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7
-
1张方华,朱朝晖.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4):44-48. 被引量:17
-
2梅永红.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J].求是,2001(4):12-12. 被引量:3
-
3谭贤楚.对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与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2):8-10. 被引量:11
-
4周琪,徐修德.试析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及特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97-99. 被引量:7
-
5李津(整理).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J].科技中国,2005(9):34-39. 被引量:6
-
6马磊.浅谈韩国国家创新体系[J].广东科技,2005,14(10):105-108. 被引量:2
-
7常青.2005年印度科技发展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21(7):4-8. 被引量:1
-
8OECD 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体系[J].科技创新信息简报,1998,(15):5-6. 被引量:2
-
9毛蕴诗.中国企业的不足之处[N].南方日报,2000.11.25. 被引量:1
-
10欧盟创新排行榜[N].文汇报,2006—06—0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王国跃,衡朝阳,魏景赋.技术引进的日韩模式分析及我国发展战略[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66-68. 被引量:9
-
2吴庆庆,王章豹.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12-15. 被引量:14
-
3崔日明,赵勇.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2):43-50. 被引量:4
-
4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市场结构、研发效率与二次创新[J].财经研究,2007,33(5):116-125. 被引量:14
-
5肖田野,张衡,卢进.日本韩国技术引进的比较分析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37-39. 被引量:1
-
6刘昱.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7):41-43. 被引量:3
-
7李光泗,朱丽莉.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内生系统分析[J].科研管理,2010,31(2):50-56. 被引量:1
-
8林海芬,苏敬勤.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评介及启示[J].管理学报,2010,7(4):562-569. 被引量:9
-
9柏振忠.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8):93-96. 被引量:8
-
10杨玉霞,谢晓光.韩国自主创新中财政预算管理政策运用及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0(5):66-71.
-
1闫瑞军.战后日本技术创新的主体行为对中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5):47-48. 被引量:1
-
2邹治平,石晓庚.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3(1):58-60. 被引量:5
-
3唐震,张阳,张静.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02-205.
-
4张可喜.90年代日本技术创新的特色[J].科技信息(山东),1999(8):40-41.
-
5王哲.日本技术创新与3G移动电话普及的经验[J].信息通信,2011,24(3):41-42.
-
6智瑞芝,袁瑞娟,肖秀丽.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动态及政策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6,35(5):83-94. 被引量:9
-
7薛春志.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30(6):71-77. 被引量:18
-
8郑雨.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模式评析[J].科技与管理,2006,8(5):119-121. 被引量:5
-
9陈波.日本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1(2):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