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茵陈蒿汤方证探析
被引量:
5
Inquiry into the Formula and Syndrome of Yin Chen hao Tang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236条、260条原文涵义、茵陈蒿汤制方原理及有关证候表现,说明湿热蕴结(热重于湿)、土壅木郁、肝失疏泄为茵陈蒿汤证的主要病机;利小便使邪有出路是茵陈蒿汤方的主要组方思想;“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为茵陈蒿汤临床使用指证。
作者
刘华东
张民庆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国医论坛》
2005年第4期1-2,共2页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茵陈蒿汤
方证
证候表现
湿热蕴结
肝失疏泄
组方思想
小便不利
临床使用
利小便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2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6
1
李灵辉.
论《伤寒论》中苦寒药的运用特点[J]
.中医研究,2005,18(1):14-15.
被引量:4
2
丁世幸.
《伤寒论》清法评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4):238-238.
被引量:1
3
石玮,王兴华.
小议《伤寒论》清法[J]
.国医论坛,2006,21(1):1-2.
被引量:2
4
曲长江,吴谙诏,王文丽,秦微,曲静.
茵陈术附汤对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89-90.
被引量:10
5
慕永平,刘平,王磊.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67-71.
被引量:48
6
蔡庆春,朱平生.
茵陈四苓散干预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病理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23-424.
被引量:1
7
Zhou H,Yu Y,Li H,et al.Anti-H can trigger apoptosis and down-regulate FUT1 expression in erythroid differentiated K562cells without complement mediation.Transpl Immunol,2012,27(4):151-156.
被引量:1
8
Hawkins CJ,Vaux DL.The role of the Bcl-2 family of apoptosis regulatory proteins in the immune system.Semin Immunol,1997,9(1):25-33.
被引量:1
9
Tsujimoto Y,Shimizu S.Bcl-2 family:life-or-death switch.FEBS Lett,2000,466(1):6-10.
被引量:1
10
朱世敏,唐志鹏.
茵陈蒿汤护肝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73-7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5
1
沈正龙,郑学刚.
浅谈《伤寒论》中清热法[J]
.现代中医药,2012,32(4):54-56.
2
李慧,代喜平,周华友,晁艳,刘持翔,于艳涛.
茵陈蒿汤调控红系定向分化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6):604-608.
被引量:1
3
邢颖,方方,曾兰.
论《温病条辨》之五大死证[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50-52.
被引量:2
4
谢文菁,汪茂荣.
浅谈《伤寒论》茵陈蒿汤方证[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0):64-64.
5
赵慧怡,孙晓,王美娜,李岩,黎明修,任明.
《伤寒论》治疗小便异常用药规律[J]
.河南中医,2021,41(7):973-9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邹敏,陈鸿天,刘紫葳,赵晖,孔文兵,吕飘,刘持翔,周华友.
表达人ABOA1.01等位基因的K562细胞稳定株的构建[J]
.中国输血杂志,2018,31(12):1362-1367.
2
梁永辉,陈谦峰,夏淑洁,王洋,高碧珍,李灿东.
基于时间之矢视角探讨辨病势“可为与不可为”的意义[J]
.医学与哲学,2021,42(8):72-76.
被引量:1
3
李永青,吴润卓,刁有江,黄婧,董佳佳,李静.
黄河流域先锋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9):63-66.
4
李倩倩,董斐,田园硕,白辰,于河,刘铁钢,谷晓红.
基于六维辨证探讨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24,17(7):1227-1232.
1
陈少玫,王志丹.
论王清任调气活血组方思想及在脑内科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8-1800.
被引量:12
2
韩燕全,黄正明,杨新波,刘贺之,吴光夏.
六味地黄组方的药学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8,27(6):681-683.
被引量:2
3
赫忠朴.
从配伍看仲景用大黄[J]
.中医药学刊,2006,24(4):742-743.
4
蔡皎皓,庄海峰,沈建平.
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类方配伍解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621-622.
被引量:8
5
王金桥.
试论王清任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389-391.
被引量:12
6
徐成贺,殷品之,顾瑞生.
《金匮要略》组方思想的探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3):11-13.
7
刘智群,沈洪.
运用“炙肝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J]
.江西中医药,2012,43(3):28-29.
8
梁潇元,夏宛廷,周航,曾倩.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治崩”思想[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3):76-77.
被引量:4
9
杨鸽.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配伍规律的探析[J]
.中医药信息,2014,31(4):72-74.
被引量:1
10
杨彦伟,王维杰.
小柴胡汤验案举隅[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4):64-65.
被引量:1
国医论坛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