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刘勰的接受美学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接受美学虽然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等古训可知,中国古代文论已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和读者的因素。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了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辨骚》、《知音》等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
作者
高曼霞
机构地区
牡丹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19,共2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接受美学观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华东六省二院校编.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三册)[M].神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2
刘勰著 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赵红梅.
《文心雕龙》“知音批评”与楚辞关系略论[J]
.文化与诗学,2021(1):52-64.
被引量:1
2
薛富兴.
作为文学史现象的“知音难”[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24-40.
被引量:1
3
邓新华.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J]
.学术月刊,1999,31(12):55-61.
被引量:3
4
詹锳.
《文心雕龙·知音》篇义证[J]
.天津社会科学,1982(4):87-96.
被引量:4
5
李进超.
《文心雕龙·知音》篇的中国古代接受美学理论[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6):32-36.
被引量:3
6
周钟.
中国古代知音现象研究——以士人为中心[J]
.文艺评论,2015(6):70-74.
被引量:2
7
陶礼天.
知音与知味:论《文心雕龙》的知音批评模式[J]
.文史哲,2015(5):65-76.
被引量:4
8
吕昱衡.
《文心雕龙·知音》篇研究综述[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10):165-167.
被引量:2
9
王枫.
“知音”的语义流变及文化内涵[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4):94-99.
被引量:2
10
王广州.
“照”:《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理解论及其意义[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4):48-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薛富兴.
作为文学史现象的“知音难”[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24-40.
被引量:1
2
王广州.
“照”:《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理解论及其意义[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4):48-52.
被引量:2
3
周凹凸,薛富兴.
理想的文学鉴赏何以可能?[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3(3):108-11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广州.
《文心雕龙·章句》篇“情数运周”句释解校议[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3):72-79.
2
周凹凸,薛富兴.
理想的文学鉴赏何以可能?[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3(3):108-116.
1
何曙.
试论姚斯的接受美学观[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38-139.
被引量:5
2
廖华.
浅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接受美学观[J]
.语文知识,2007(4):75-77.
被引量:2
3
顾琅川.
茅盾接受美学观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7,22(4):44-51.
4
马萧.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
.中国翻译,2000(2):47-51.
被引量:218
5
安庆武.
接受美学观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6):146-146.
被引量:5
6
刘谋.
中西文学接受观论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7-20.
7
邓阿丽.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天行者》的艺术魅力[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2):103-105.
8
柯玲.
论《讲话》中的接受美学思想[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23-24.
9
林妙君.
《文心雕龙·知音》与接受美学思想比较[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6):96-100.
10
王速津.
也谈《从漠代阐於屈原的论争到刘勰的辨骚》[J]
.文学遗产,1962(A11):52-56.
北方论丛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