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5年第13期15-16,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7
-
1罗莹.关于高校引进“候鸟型”学者的反思[J].社会观察,2007(2):13-14. 被引量:1
-
2彭建瑜.柔性引进人才的探索与思考[J].南方论刊,2005(10):19-21. 被引量:29
-
3肖鸣政,陈小平.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党建研究,2006(6):32-34. 被引量:4
-
4暴丽艳.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其规避对策浅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2):85-87. 被引量:8
-
5贺朝晖,周娜.韦尔奇招聘新招:4E+1P.民营经济报,2005,(6). 被引量:1
-
6刘小忠.创新国企人才成长通道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0(4):66-67. 被引量:3
-
7沈荣华.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六大亮点——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才资源开发,2010(6):8-1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霍圣年.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4):139-141. 被引量:3
-
2兰代龙.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人才引进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103-103. 被引量:4
-
3朱火弟.构建企业高层次人才管理新模式———以重庆某汽车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10):61-64. 被引量:3
-
4谢裕林,张丽,刘敬阳.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促进科研持续强劲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92-93. 被引量:1
-
5王坤,郭永霞,赵达.“高教强省”视角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7):49-52. 被引量:5
-
6何峰.高校柔性引进人才的360度评估[J].人力资源管理,2011(9):139-141. 被引量:3
-
7陈少华.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1,20(22):129-130. 被引量:3
-
8陈奇.浅谈《人才规划》与高校师资管理的创新机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4):24-26.
-
9徐桂贤,罗贞礼.北京南部新区企业人才引进机制探讨[J].新材料产业,2012(2):81-85. 被引量:2
-
10束常松,毕晓松,宋晓荣,万玉芳.石油企业加快人才引进、培养的思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02X):319-320.
-
1冯慰荣,冼国明.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趋衡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0):101-105. 被引量:2
-
2陈丽.用人才引领城市转型[J].当代江西,2010,0(8):31-31.
-
3柔性引进 只用不养——欠发达地区享受国际高层次人才的三个有效模式[J].中国人才,2005(02S):25-25.
-
4百花齐放春满园 东丽区柔性引进院士促进企业转型纪实[J].求贤,2013(7):36-37.
-
5张群林,黎娜娜.对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引进机制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6X):116-117. 被引量:7
-
6冷珊珊.政府搭台 院士献智 企业受益——天津市东丽区柔性引进院士促进企业转型[J].中国人才,2013(10):42-43.
-
7刘国忱.财资管控两大支点[J].首席财务官,2010(3):64-65.
-
8李新春,李贤功.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61-66. 被引量:5
-
9陈素敏,董彬.基于绿色理念的廊坊市物流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3):76-77. 被引量:1
-
10张丽琴,袁鸿昌.廊坊“五项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J].中国城市经济,2010(6):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