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与“躲避”——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精神向度分析
被引量:6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6,共4页
参考文献3
-
1葛涛.《网上鲁迅》[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174页. 被引量:1
-
2欧阳友权等著..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34.
-
3约翰·费斯克 王小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6—27页.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39
-
1马大康.从“鉴赏”到“消费”——消费文化与文艺学研究范式变革[J].文艺争鸣,2004(5):20-23. 被引量:9
-
2颜纯钧.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23-28. 被引量:19
-
3宋革新.当代中国大众文本评价期待[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2):102-105.
-
4罗小萍.媒体选美的语境分析[J].新闻界,2005(2):88-89. 被引量:1
-
5吴泽泉.快感的诞生——对“戏说经典”现象的文化学分析[J].中州学刊,2005(4):239-241. 被引量:4
-
6周小仪.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J].国外文学,2006(2):3-14. 被引量:14
-
7梅琼林,陈旭红.视觉文化转向与身体表达的困境[J].文艺研究,2007(5):93-101. 被引量:15
-
8徐海波.“大众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J].国外理论动态,2007(6):76-78. 被引量:10
-
9苏雅娟.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对观众主体性的忽视和误读[J].当代文坛,2007(6):183-186.
-
10毕玉.境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新闻界,2008(1):32-35.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55
-
1王彬彬.在文学的名利场上——漫说批评[J].南方文坛,2003(5):7-9. 被引量:6
-
2杨新敏.自由:网络传播的神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6):82-86. 被引量:13
-
3马建国.你我他自由参与的超文本文学——网络文学大众化特征的几个点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68-370. 被引量:3
-
4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自由表征[J].东方丛刊,2004(2):97-106. 被引量:1
-
5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1-8. 被引量:23
-
6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5):74-82. 被引量:32
-
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J].文学评论,2004(6):69-74. 被引量:39
-
8蓝爱国.赛博广场上的数字民间——网络文学的民间文化路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5):61-67. 被引量:6
-
9李建军.关于文学批评和陕西作家创作的答问[J].文艺争鸣,2000(6):25-28. 被引量:18
-
10孟繁华.“骂战”批评中的怨恨心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0(4):95-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6
-
1成雅彬.网络传播平台中的“郭沫若现象”[J].郭沫若学刊,2005(4):48-51.
-
2张春梅.介入:对网评的症候式阅读[J].文艺争鸣,2008(7):45-47.
-
3张勐.荷戟独彷徨——全媒时代文学批评的站位[J].南方文坛,2011(2):37-38.
-
4陈静.当前文学批评的偏向与危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1):138-141.
-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批评的五个焦点问题[J].社会科学家,2018,33(10):11-17. 被引量:3
-
6刘静,秦凤珍.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29-33.
-
1陈桐生.论司马迁的《诗》学批评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111-114.
-
2周海波.文白之争与五四文学的批评策略[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2):4-10. 被引量:1
-
3戴天成.批评语言“ABC”[J].江苏教育,2001(13).
-
4蔚斌艳.不愿认错的洋洋[J].幼儿教育,2004(9):36-36.
-
5林玮生.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论向度分析[J].社会科学,2014(5):185-191.
-
6杨匡汉.海外华文文学中的跨界叙说[J].文艺研究,2009(2):5-13. 被引量:1
-
7李刚.谨慎使用批评语言[J].中小学校长,2004(9):33-33.
-
8张品正.纳入学生生活体验[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0(11):23-24.
-
9刘金波.梅花意象向度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93-96.
-
10赵国鱼.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教学语言[J].祖国(教育版),2013(3):282-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