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林业》
2005年第06B期9-10,共2页
Forestr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11
1 崔如春.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J] .中国国情国力,2006(12):7-9. 被引量:1
2 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72-75. 被引量:121
3 黄亚南,孙守迁,孙晋海,胡涛,唐琴,赵汉理.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应用[J] .体育科学,2007,27(3):12-16. 被引量:23
4 马剑,邱丕相.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J]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被引量:48
5 MOHAMMED BEDJAOUL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universally recognized principles[J]. Museurn International, 2004, 56( 1-2): 150-155. 被引量:1
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 42 号) [ EB/OL]. http://www. ihchina, cn/inc/ faguiwenjian, jsp. 2007-10-20. 被引量:1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318号)EEB/OL].http://www. ihchina, cn/inc/delail, jsp? info_id = 203. 2007- 10-20. 被引量:1
8 河北省沙河市.沙河藤牌阵[EB/OL].http://www.ihchina, cn/inc/guojiaminglunry, jsp? gjml_ id = 295. 2007-10-20. 被引量:1
9 KENJI YOSHIDA. The museum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 Museum International, 2004, 56(1-2): 108-112. 被引量:1
10 宋振科.少林将建”藏武洞”面壁练真功[N].北京青年报,2005-12-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1 黄伟,王跃,魏崇周.近五年中国传统武术研究的转变与趋势[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30-37. 被引量:2
2 白晋湘,万义,龙佩林.探寻传统体育文化之根 传承现代体育文明之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19-128. 被引量:95
3 巩森森,黄垚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述评[J] .中华武术,2020(2):124-128. 被引量:3
4 周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0):7-9. 被引量:1
5 朱文杰.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体育科技,2018,39(5):54-55. 被引量:1
1 王梦虎.大熊猫保护及其保护工程[J] .中国林业,1993(4):44-45.
2 张安居,何光昕.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共同的任务——《'97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J] .大自然探索,1999,18(1):98-98.
3 陈建伟.认清国情 发展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J] .中国林业,1998(4):34-36.
4 马雪勇.大力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J] .中国林业,2011(11):30-30. 被引量:4
5 王世能.发展中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J] .云南农村经济,1998(5):27-28.
6 张礼安.捷克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一瞥[J] .野生动物,2000,21(1):27-27.
7 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J] .河南林业,2002(4):34-34.
8 杨广涛,徐建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张建龙司长采访问答录[J] .野生动物,2000,21(1):5-6.
9 康铁东.与时俱进的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J] .野生动物,2003,24(2):55-56.
10 钟平.任重道远的秦岭保护事业[J] .森林与人类,2004,24(10):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