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5年第5期3-5,共3页
Dual Use Technologies & Products
同被引文献9
-
1刘朝勋,任希魁.论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道路[J].理论月刊,2004(8):57-59. 被引量:6
-
2张辉鹏,吕奔.正确认识和理解《若干意见》的深刻内涵 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建设[J].国防科技工业,2005(3):44-45. 被引量:2
-
3应育周.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军转民,2005(5):51-54. 被引量:9
-
4傅毓维,杨贵彬,尹航.民技军用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80-81. 被引量:1
-
5.江泽民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讲话[N].深圳晚报,2004-03-12. 被引量:2
-
6曾宏.构建信息化的体制编制[N].国防报,2004-06-24. 被引量:1
-
7王洪海.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N].解放军报,2003-06-03. 被引量:1
-
8程恭.降低武器装备采购成本的几个尝试方向[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8(4):49-50. 被引量:1
-
9凌胜银.我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学术探索,2004(3):33-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汪斌,魏军.海军信息保障力量组织结构优化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8,28(9):19-22. 被引量:2
-
2葛永智.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J].山东电大学报,2008(1):57-59. 被引量:1
-
3葛永智,侯光明.国防与民用技术研发趋势及其双向溢出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8(8):7-10. 被引量:1
-
4梁海冰.中国特色国防研究30年·国防科技工业篇[J].军事历史研究,2008,22(3):10-18.
-
5张耀,卢兴华,陈楠,邰海军,郝晋峰.军事信息风险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08,29(5):89-91. 被引量:2
-
6葛永智,侯光明,唐志超.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及其效应评价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2008,27(10):27-31. 被引量:7
-
7葛永智,侯光明,唐志超.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A01):98-102. 被引量:6
-
8葛永智.国防科技研发政策与军民技术相互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4):90-94. 被引量:3
-
9张晓生,陈铁岗,鲁艳.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3):10-12. 被引量:1
-
10林继扬,包则庆,郝斌,张明火.提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水平研究[J].发展研究,2012,29(3):69-71. 被引量:1
-
1傅毓维,杨贵彬,尹航.民技军用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80-81. 被引量:1
-
2王保存.世界主要国家“民技军用”战探析(下)[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8(4):3-5. 被引量:1
-
3武鹏.全国信息技术“军技民用”高科技型企业论坛在京召开[J].中国军转民,2006(11):12-12.
-
4梁清文.体制改革如何全面进行[J].中国军转民,2008(1):12-12.
-
5贺永立.重庆上市公司与高科技资源联网[J].决策咨询,1999(3):13-15.
-
6罗卫红.浙江解读“军民互动合作战略” 军技民用 军需民解 民技军用 民品军购[J].中国军转民,2006(8):12-13.
-
7王贺文.民营企业中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考[J].国防大学学报,2006(8):87-91. 被引量:1
-
8于付秀,王花丹.浅谈通过“民技军用”实现军民企业双赢[J].航天工业管理,2008(5):22-24.
-
9研祥参加“民技军用论坛暨项目推介会”[J].测控技术,2005,24(7):13-13.
-
10刘毅.浅谈构建以军事需求特性为导向的民技军用评价指标模式[J].中国军转民,2015,0(12):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