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7,共4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30
-
1周长城,陈群.集体谈判: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4(4):80-83. 被引量:27
-
2李涛.打工妹权益问题的首次全国性研讨[J].妇女研究论丛,1999(3):46-47. 被引量:2
-
3尹世杰.知识经济与居民消费[J].消费经济,1998,14(5):3-8. 被引量:7
-
4王利明.合同法的目标与鼓励交易[J].法学研究,1996,18(3):93-99. 被引量:70
-
5董保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设计的理念选择[J].中州学刊,2005(6):79-81. 被引量:19
-
6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23(3):46-53. 被引量:68
-
7王全兴,汪敏.经济与社会断裂的法律修复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37-50. 被引量:14
-
8徐志强,丘慧慧.富士康血汗工厂调查[J].乡镇论坛,2006(07X):12-13. 被引量:3
-
9邹琼.珠三角外来女工的消费模式分析——一个工厂的个案[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1(1):86-89. 被引量:5
-
10郑广怀.社会转型与个体痛楚——评《中国制造:全球化工厂下的女工》[J].社会学研究,2007(2):211-227.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30
-
1袁兵喜,林振彪.论《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的限度——以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为例[J].法治论坛,2019(2):279-288. 被引量:1
-
2喻超.对《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8(25):389-390.
-
3吴旭东,陈儒坤.《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部分条款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28):387-388.
-
4吴志攀,肖江平.直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法问题[J].中国法学,2008(1):147-155. 被引量:3
-
5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1):84-87. 被引量:1
-
6钱叶芳.《劳动合同法》对职业稳定的保护——兼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相关条款[J].法学,2008(7):76-86. 被引量:8
-
7陈实.企业解约权与劳动者权利保护——从“华为辞工”事件看《劳动合同法》的缺陷[J].理论探索,2008(4):150-152.
-
8黄惠萍.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5-87. 被引量:2
-
9王萍.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裁员的法律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05-108. 被引量:3
-
10田春苗.《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23-24. 被引量:3
-
1何序哲.拉美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和启示[J].商情,2013(43):210-210.
-
2沈浩.涂料行业六大风险[J].标准生活,2015(4):55-61.
-
3周曼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迈向2010年[J].国际人才交流,2008(9):49-50.
-
4李艳.河南挂牌督办五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J].资源导刊,2014,0(9):28-28.
-
5褚成斌(译)."Hyatt事故":美国工程中的事故与责任--当事工程师的思考[J].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013(3):54-55.
-
6王新.关于“民工荒”[J].中国统计,2004(10):29-30. 被引量:4
-
7蔡昉.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结束[J].金融经济,2008(2):16-17. 被引量:29
-
8朱镜德.劳动力无限供给下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9(5):20-25.
-
9孟兆娟.浅谈“民工荒”问题[J].北方经济(内蒙),2005(10):39-40.
-
10王勇,马德民.论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5,7(14):160-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