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格的健全程度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情绪及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自我概念在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必须重视自我概念的完善。
作者
胡■
钟慧
机构地区
江苏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Science of Social Psychology
关键词
人格
自我概念
心理健康
自我价值感
自我同一性
情绪
人际关系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1
赵立军.
文化、自我概念与健康人格[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8-121.
被引量:5
2
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04).
被引量:1
3
张焰,黄希庭.
试论低自我价值感者成就动机的特点[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82-86.
被引量:42
4
于海霞.
在校大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关系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46-50.
被引量:9
5
姚伟.
婴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建构[J]
.学前教育研究,1997(5):8-9.
被引量:5
6
覃义贵.
试论自我价值感[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4):73-77.
被引量:18
7
(美)L.A.珀文(LawrenceA.Pervin)著,周榕等.人格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8
佳心.自我与人格成熟[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卞苏徽.
两个动力与双重社会激励机制[J]
.现代哲学,1992(4):48-50.
被引量:1
2
余潇枫.
人格跨世纪与发展中国“本土化”人格理论的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3):24-30.
被引量:15
3
田龙过.
文化与人格[J]
.唐都学刊,1993,9(1):36-41.
被引量:1
4
樊琪.
1557例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研究[J]
.心理科学,2000,23(1):55-58.
被引量:22
5
王小棉.
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的心理分析[J]
.心理科学,2000,23(1):117-118.
被引量:19
6
孙玉杰,公文华.
文化转型与人格障碍[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0(3):17-19.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74
1
贾清.
浅议激发高成就动机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意义[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4(z1):206-208.
2
刘东莉,张凡迪.
攻击——高自我价值感的负效应[J]
.沈阳大学学报,2003,15(3):102-103.
被引量:7
3
王亚鹏,刘永芳,周爱保.
农村和城市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86-88.
被引量:3
4
李媛.
消极人格倾向与主流文化的“适应性”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26-127.
5
顾海根.
上海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2(4):49-52.
6
刘援朝.
警务人员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心理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2):37-41.
7
张丽华,刘晟楠.
两大方法论下的自我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56-59.
被引量:4
8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3):16-22.
被引量:38
9
石维忠,谢绍明.
关于大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态度的调查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49-52.
被引量:2
10
岑延达.
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与成就需要的关系研究[J]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5,6(1):24-24.
同被引文献
58
1
李路荣,颜剑雄,谭千保.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46-447.
被引量:21
2
张焰,黄希庭.
试论低自我价值感者成就动机的特点[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82-86.
被引量:42
3
季浏,李林,汪晓赞.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8-43.
被引量:170
4
金盛华.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30-36.
被引量:155
5
何颖,徐明.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65-68.
被引量:93
6
马晓晴,陈明高.
西方心理学关于自我的研究发展探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9(5):5-7.
被引量:2
7
齐亚丽.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探析[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4(4):293-296.
被引量:2
8
王洪礼,胡寒春.
贵州省高师本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被引量:53
9
李晶.
医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08-909.
被引量:8
10
孙丽.
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探讨[J]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45-49.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5
1
郭强.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节自我的心理健康机制理论探讨[J]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06-110.
被引量:4
2
郭强.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进展[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84-88.
被引量:6
3
彭磊.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3):123-124.
被引量:2
4
陶燕.
游泳运动锻炼对中年女性自我概念的影响[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2):101-104.
5
杜秋霞.
成人人格障碍形成根源——基于E·H·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探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4,29(4):7-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赵静彩.
学生英语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13,0(6):111-111.
2
许延威,卢秉旭.
跆拳道修炼对小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实验与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113-115.
被引量:5
3
张骊.
体育锻炼对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科技纵横,2010(5):205-205.
4
张月华,李学武.
体育锻炼对江西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
.科技经济市场,2010(6):104-105.
5
张月华,葛军英,李学武.
体育锻炼对江西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8):116-117.
被引量:3
6
周新新.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运动锻炼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2010,31(10):29-29.
被引量:6
7
聂东方,李秀焕.
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感的影响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93-195.
8
鲁修红,闻晔芃.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5):87-90.
被引量:1
9
吴庆楠.
跆拳道对改善大学生羞怯感和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7):103-104.
被引量:2
10
刘元强,郭希,胡映珍,张焘,张文婷,王新香.
体育锻炼与高职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相关性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为例[J]
.四川体育科学,2014,33(2):132-135.
1
严建英.
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J]
.家庭医学(上半月),1995,0(11):15-15.
2
哈山依德·叶尔登.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
.魅力中国,2011(8):196-196.
3
武星户,师羽.
这些“小毛病”让你越来越健康[J]
.健康,2012(3):34-34.
4
段海军,霍涌泉.
西方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2010(5):88-94.
被引量:3
5
段海军.
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价值[J]
.心理学探新,2011,31(1):9-13.
被引量:24
6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3):22-26.
被引量:2
7
曹欢,张庆林.
婚姻状况与心理疾病[J]
.社会,2003,23(3):10-11.
被引量:3
8
史军.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J]
.学术论坛,2006,29(7):82-85.
被引量:5
9
李红文,毛新志.
论健康公平[J]
.伦理学研究,2015(2):90-94.
被引量:12
10
曾建平,曾平.
绿色体育的伦理之维[J]
.理论与现代化,2006(3):21-26.
被引量:6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