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文化的固有特征和研究进路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考察了诸家文化定义的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对文化概念的看法,进而探讨了文化的十大固有特征,展望了文化研究的进路。
作者
李醒民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7期5-20,共16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定义
文化特征
文化价值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64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29
参考文献
4
1
李醒民.
弘扬科学精神 撒播人文情怀——《科学文化随笔丛书》总序[J]
.民主与科学,2002(3):37-38.
被引量:10
2
李醒民.
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先驱[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6):1-9.
被引量:13
3
李醒民.
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学和唯能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5(6):65-70.
被引量:19
4
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38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史然.
进化认识论:科学与哲学的新综合[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7):29-35.
被引量:5
2
李醒民.
奥斯特瓦尔德:科学家、思想家、实践家[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3):57-70.
被引量:7
3
李醒民.
马赫:维也纳学派的先师和逻辑经验论的始祖[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6(5):1-1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8
1
李醒民.
批判学派:进化认识论的先驱[J]
.哲学研究,2002(5):52-57.
被引量:7
2
李醒民.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3):1-9.
被引量:2
3
李醒民.
现代科学革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J]
.湖南社会科学,2005(2):1-6.
被引量:8
4
董华.
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科学观[J]
.科学学研究,2006,24(4):508-512.
被引量:2
5
张燕.
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科学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1):59-62.
被引量:1
6
蒋霞玲,胡燕.
创新型人才——科学与人文的结合[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47-148.
被引量:1
7
李醒民.
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科学预设[J]
.学术界,2008(2):15-34.
被引量:12
8
徐翠香.
量子化学发展的哲学启示[J]
.云南化工,2009,36(3):62-65.
9
刘长城.
论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5):28-31.
被引量:2
10
劳永玲.
进化认识论及其哲学思考浅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0(8):110-111.
同被引文献
164
1
李醒民.
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爱因斯坦的启示[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92-99.
被引量:26
2
曹天予.
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科学发展[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4):65-77.
被引量:7
3
何平.
中国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J]
.史学理论研究,1999(2):68-79.
被引量:24
4
庞朴.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J]
.中国社会科学,1986(5):81-98.
被引量:119
5
孙立平.
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J]
.社会科学战线,1988(1):116-124.
被引量:4
6
李醒民.
科学价值中性的神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1):78-82.
被引量:10
7
李醒民.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几个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90(5):43-60.
被引量:34
8
吴国华.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
.外语教学,1990,11(3):93-93.
被引量:170
9
岩崎允胤,原博昭.
文化和人类活动的辩证法[J]
.哲学研究,1990(2):21-31.
被引量:7
10
杨知勇.
归属感、认同感与历史选择——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0(1):31-3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孙传远.
论新课改中学校课程文化的缺失与重建——兼论课程与文化的关系[J]
.浙江教育科学,2005(6):30-33.
被引量:2
2
荣跃明.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文化生产[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35-43.
被引量:15
3
胡瑾,彭芬辉.
论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融入[J]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80-182.
被引量:6
4
张凤琦.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被引量:374
5
田先钰,覃睿.
科学创新与文化的“间域”通约尝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4):168-171.
被引量:1
6
辛秋水.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若干问题[J]
.学术界,2010(2):26-34.
被引量:5
7
张凤琦.
文化认知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方法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10(2):112-116.
被引量:3
8
郭现军.
“文化精神”之多重解读[J]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25-127.
9
邹爱丽.
基于文化构建理论的商品品牌名称英译初探[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1-223.
10
王昌民.
大学教育文化的多视角理解[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12-23.
二级引证文献
429
1
许捷.
科学文化的博物馆表达——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文化博物馆的策展思考与实践[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18-25.
被引量:1
2
刘波.
现代地域文学生产及其研究的有效性——以刘保昌《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98-407.
3
张运华,易军,张耀平.
广播晚高峰节目地域文化特征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S01):101-106.
4
刘瑛.
《四库全书》于“地域文化”的意义[J]
.四库学,2021(1):197-203.
5
施爱芹,程成,刘嘉欣,蓝辉.
基于地域特色的节庆旅游文创开发策略[J]
.社会科学家,2021,36(11):55-60.
被引量:15
6
闾起豪.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北戴河村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4):230-232.
被引量:3
7
王誉霏,罗蕾.
地域文化导向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创新策略[J]
.美术文献,2023(2):112-114.
8
张晓霞,陈顺和.
手艺问道——闽西客家锡器技艺传承与衍化[J]
.美术大观,2019(12):138-139.
被引量:1
9
张巍,尚菲菲.
面向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地域文化教学探索——以辽沈工业文化为例[J]
.汉字文化,2023(19):71-73.
10
唐华山,蒋磊.
地方文化在时代新人培育中的价值蕴涵及融入路径[J]
.大视野,2022(6):28-32.
1
王海滨.
面向“中国问题”的文化哲学研究理路与逻辑进展[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2):26-29.
2
吴鹏.
话语研究应具备中华文化气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2):104-104.
3
张李莉.
试述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推动[J]
.文学教育,2013(5):102-103.
4
田联进,冒荣.
大学文化整合性研究范式论[J]
.社会科学论坛,2015(1):231-237.
被引量:3
5
丁钢.
文化研究方法的科学路径与多元走向[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89-92.
被引量:2
6
杜永明,何石彬.
当前中国的文化开放问题:困难与对策[J]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3):1-3.
7
刘念.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中英文广告翻译[J]
.新疆社科论坛,2008(3):86-89.
被引量:9
8
李武装.
谁之“文化”与何种“现代化”——立足“社会思潮”的视野对“文化现代化”研究所作的审视[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14-20.
9
高扬,罗永辉.
文化-意识形态:基于社会公共价值研究的逻辑进路新探[J]
.青春岁月,2013,0(24):430-431.
10
林国光.
对《资本论》意义的再认识[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4):6-8.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