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德育环境的系统建构及优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是一个人由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到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发展时期,道德素质在诸素质中起着导向作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少年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是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道德体系的产物。因此,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建构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和优化德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吴捷
机构地区
徐州教育学院教育系
出处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Journal of Xuzhou Education College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青少年
德育环境
建构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李艳红.
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2003(3):24-25.
被引量:1
2
戚攻.
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化的动力机制[J]
.社会科学研究,2003(3):98-103.
被引量:17
3
陈升.
基本的品德素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兼论社会变革中的青少年道德教育[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1-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被引量:8
2
陈会昌.德育忧思[M].华文出版社,1999..
被引量:8
3
威廉·贝内特.美德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
被引量:1
4
戚攻.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叠加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被引量:1
5
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沈国明,朱敏彦.国外社会科学前沿[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6
1
王刚.
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化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21-24.
被引量:1
2
戚攻.
论“共同治理”中的“社会回应”[J]
.探索,2004(4):41-44.
被引量:10
3
戚攻.
政府改革与社会制约[J]
.学术论坛,2004,27(5):57-60.
被引量:2
4
戚攻.
论转型期“社会遮蔽”[J]
.社会科学研究,2005(1):100-104.
被引量:3
5
王刚.
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化与整合[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2):30-33.
被引量:1
6
刘显蓉.
我国转型期的公共信任建设[J]
.理论学刊,2006(6):86-88.
被引量:1
7
戚攻,郭勤.
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同源性与非同源性[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71-78.
被引量:5
8
周永博,沙润,梁幸平.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会分化与整合——环境伦理视野下的西部农村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67-75.
被引量:8
9
王勇,王亿平.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4):21-22.
被引量:6
10
罗章,黄于君.
背景话语与前置话语:我国公共人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进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1(9):104-10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6
2
杨彦平.社会适应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被引量:2
3
吴奇程等.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4
杨彦平.社会适应心理学[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5
吴奇程.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行[J].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6
周先进.
家庭德育环境的主要特征及优化思路研究[J]
.理论界,2007(12):171-1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张震,董翔薇.
当代高中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8-159.
被引量:1
2
陈明阳.
影响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因素分析[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10):139-13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顾璇,卞莉,李红影,汤建军,单杰.
蚌埠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9):1065-1067.
被引量:8
1
尹磊.
从“高考移民”透视教育公平[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1):137-141.
被引量:4
2
赵凤.
青海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7-140.
被引量:4
3
戚攻.
“减负”还需查“增负”[J]
.社会,2000,20(7):6-7.
4
李俊奎.
论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69-72.
被引量:3
5
冀赤江.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89-189.
6
雷玲,周静.
校讯通的三大功效[J]
.教师,2016,0(3):123-123.
7
孙江文.
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5):108-109.
8
张莉.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1):23-24.
被引量:1
9
袁国荣.
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2):203-203.
10
张丽.
和谐社会视域下教育公平问题的审视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8(36):144-145.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