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酸性磷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DEHPA)、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EHPNA)及三个苯乙烯膦酸单酯(B308、B326和B317)萃取钴、镍、铜和钙的萃取行为;测定了萃取剂及萃合物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建立了萃取能力与萃取剂结构间的经验关系式。
作者
邱电云
郑隆鳌
马荣骏
机构地区
长沙矿冶研究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37,共4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关键词
萃取剂
磷
有色金属冶炼
分类号
TF804.2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O658.2 [理学—分析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郑隆鳌,矿冶工程,1983年,3卷,4期,42页
被引量:1
2
陈文驹,化学学报,1965年,31卷,1期,29页
被引量:1
3
郑隆鳌,矿冶工程,1988年,8卷,3期,63页
被引量:1
4
袁承业,化学学报,1987年,45卷,7期,625页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李树森,袁承业.
酸性磷化合物萃取金属反应中取代基空间效应的分子力学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1989,5(1):56-61.
被引量:2
2
许庆仁,蒋亚东.
酸性磷型萃取剂的结构与萃取钴、镍性能关系的研究[J]
.应用化学,1989,6(4):1-7.
被引量:5
3
赵国锋,杨华铮.
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等排取代与先导化合物的展开[J]
.化学通报,1995(6):34-38.
被引量:11
4
张培志,龚钰秋.
硫醚萃取金(Ⅲ)及其反应热效应的研究[J]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4(2):155-160.
被引量:1
5
李洪桂.稀有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被引量:6
6
胥佩菱.抗癌药物合成设计[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5-58.
被引量:7
7
陈万义 薛振祥 等.新农药研究与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被引量:13
8
郑隆鳌.用于分离钴镍的有机磷酸萃取剂[J].矿冶工程,1988,8(3):63-67.
被引量:3
9
徐文方.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97-121.
被引量:1
10
别洛夫H B等 齐进英等(译).理论矿物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6-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赵中伟,李洪桂,霍广生,孙培梅,李运姣.
电子等排原理及利用其设计分离试剂的可行性[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33(6):584-5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中伟,陈爱良,孙培梅,陈星宇,霍广生,李洪桂.
镍电解阳极液深度除铜[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19(4):749-753.
被引量:5
1
韩景田,兰孝征,刘为忠,刘崇凤.
HEH[EHP]萃取Fe(Ⅲ)的动力学[J]
.山东化工,1997(3):7-9.
被引量:1
2
胡雪梅,乔元彪,王雪梅,霍宇平.
钯催化作用下2-炔基芳烃的基化反应活性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15,40(12):131-132.
3
毛家骏,王丽娟,陈与德.
螯合-酸性磷萃取剂对铀(Ⅵ)的协同萃取[J]
.化学学报,1989,47(6):557-562.
被引量:1
4
陈娟,谢刚,赵德平.
有色金属冶炼中含砷物料的除砷技术研究现状[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4,4(4):11-15.
被引量:6
5
郑文裕.
从氯氧化铋制取精铋的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4,11(3):31-31.
6
刘咏,王海兵,羊建高,贺跃辉,龙郑易.
梯度硬质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关系[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10(6):356-360.
被引量:16
7
彭钦华,陈述一,李绍民,阳光.
铜萃取剂BK992和LIX984的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2(5):18-20.
被引量:24
8
张绍文,沈剑韵,孙军,王淀佐.
酸性磷(膦)稀土萃取剂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特征[J]
.中国稀土学报,1998,16(1):1-4.
9
刘国瑞,郑明辉.
非故意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2013,43(3):265-278.
被引量:20
10
王淀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J]
.有色金属,1992,44(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