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中国人》
2005年第6期11-15,共5页
Scientific Chinese
同被引文献61
-
1包陆森,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产业方法在其中的作用[J].产业与环境,2003(S1):94-98. 被引量:4
-
2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2003,25(S1):48-52. 被引量:44
-
3刘桥喜,毛善君,马蔼乃.煤矿安全信息共享与网络决策平台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52-657. 被引量:16
-
4赵爱国,彭成.煤炭产量与安全生产关系分析[J].中国煤炭,2004,30(9):60-62. 被引量:6
-
5欧阳志云,赵同谦,苗鸿,王如松,王效科.海南制糖-酒精-能源-农业生态产业模式设计[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915-921. 被引量:15
-
6章竟.废弃物物流——循环型社会的新课题[J].铁道货运,2004,22(6):16-17. 被引量:8
-
7季昆森.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谈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6):1-2. 被引量:22
-
8周丛笑,慕庆国,吴泽宇.煤矿事故动态循环分析方法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25(1):31-32. 被引量:2
-
9刘思华.生态经济生产力论(上)[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1):8-13. 被引量:2
-
10李英法,张友金.桑基鱼塘种草养鱼配套模式研究[J].土壤肥料,1989(6):27-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郑俊敏.生态经济与环境会计[J].生态环境,2005,14(6):990-992. 被引量:3
-
2覃丽金,陈秋波.海南热带农业的生态转型探索[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47-53.
-
3苏时鹏,张春霞.论环境、发展与体制资源的内在联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97-101. 被引量:2
-
4余波.农村循环物流系统的机理和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6(6):148-149. 被引量:2
-
5虞小平.基于信息的煤炭企业生产的多重循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7):56-57.
-
6张健,李龙,赵远,任永利.蚕桑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丝绸,2008,45(12):7-9.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0
-
1苏时鹏,张春霞,魏远竹,陈念东,黄森慰.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7-11. 被引量:1
-
2张健,窦永群,桂仲争,李龙,赵远,任永利,王文义,张志生.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桑基鱼塘[J].蚕业科学,2010,36(3):470-474. 被引量:18
-
3张健,桂仲争,王文义,李龙,窦永群,任永利.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模式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J].丝绸,2010,47(7):53-55. 被引量:10
-
4郑国诜.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进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3):70-73. 被引量:2
-
5熊晓军,王永琦,李银超,郭昶.发展蚕业循环经济 巩固汉中蚕桑产业[J].北方蚕业,2011,32(3):47-49. 被引量:9
-
6伍芬福.推广蚕业循环经济 稳固渝北蚕桑产业[J].蚕学通讯,2012,32(1):40-43.
-
7陈敏慧,吕建秋.我国蚕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45-48. 被引量:5
-
8周薇,和炳全.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2(9):5-8. 被引量:2
-
9何利.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理论综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14(6):95-101. 被引量:12
-
10王代钢.秦巴山区生态蚕业技术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2):251-260. 被引量:1
-
1王如松.循环经济的生态误区和整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29-34. 被引量:2
-
2王昔民,高文武.传统人才观的生态误区探讨[J].学习月刊,2011(6):16-18.
-
3赵崇智,李增虎.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青海经济发展[J].青海金融,2004(5):11-12.
-
4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整合途径和潜势产业辨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39-2446. 被引量:17
-
5刘谟彦.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08(4):50-51.
-
6阮艳艳,綦振法.制造业集群的耦合度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6):107-110. 被引量:3
-
7豆建民.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成因及其整合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5(8):170-171. 被引量:2
-
8朱铁臻.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J].江苏企业管理,2005(7):5-6. 被引量:1
-
9张树俊.转型升级:建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兴化市转变发展方式实践为样本[J].管理学刊,2015,28(1):67-71. 被引量:5
-
10何倩.从和谐理念看高校知识创新体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0(11):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