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共外交与中日关系
被引量:
5
Public Diplomacy and China-Japan Relation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时代,对外决策深受民众和媒体的影响。日本民众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不亲近感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障碍。对日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开展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改善其对华态度。本文探讨了开展对日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可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张声海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7,共5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日关系
文化交流活动
日本民众
注意的问题
对外决策
信息传播
对华态度
全球化
民主化
信息化
亲近感
中国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7
1
何礼,丁亚华.
别有用心的世纪谎言:“中国威胁论”[J]
.中国国情国力,2002(2):16-18.
被引量:6
2
马立诚.
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J]
.战略与管理,2002(6):41-47.
被引量:45
3
时殷弘.
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J]
.战略与管理,2003(2):71-75.
被引量:40
4
韩召颖.
公众外交: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89-96.
被引量:15
5
冯昭奎著..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477.
6
[日本]中江要介.《中国的走向独存的社会主义大国》[M].时事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被引量:1
7
.[EB/OL].hup://www. fmprc, gov. cn,.
被引量:1
8
.[EB/OL].http://www. zaobao, com/yl/tx001 170204. html,.
被引量:1
9
.[EB/OL].http://www. japan, people, com.cn/2003/12/9/2003129145957, htm,.
被引量:1
10
.[EB/OL].http://www. news. tom. com/1002/2003927-425547. html,.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83.
被引量:20
2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被引量:8
3
Fitzhugh Green, American Propaganda Abroad,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8.
被引量:1
4
Joshua Muravchik, Exporting Democracy: Fulfilling America's Destiny, Washington, D. C., AEI Press, 1995.
被引量:1
5
Arthur Smith, China and America Today,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17.
被引量:1
6
David W. Hitchcock, Jr., U. S. Public Diplomacy, Washington, D. C., 1988.
被引量:1
7
俞新天.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研究[A].沈国明,朱敏彦.国外社会科学前沿[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8
Philip H. Coombs,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4.
被引量:1
9
我国多数译者翻译为“战时情报处”,笔者认为,作为美国新闻署的前身,其职能与美国新闻署基本相同,为了避免将其误认为一个军事机构,译为“战时新闻处”似更合适。
被引量:1
10
Allen C. Hansen, USIA: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Computer Age, New York, Praeger, 19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8
1
刘建平.
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危机[J]
.阴山学刊,2008,21(3):89-94.
2
杨光海,唐建国.
美国霸权均势政策与台湾问题[J]
.台湾研究,2004(3):17-23.
被引量:1
3
唐建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
.太平洋学报,2004,12(7):60-65.
被引量:1
4
孟国祥.
中日外交“新思维”与历史问题[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93-196.
5
贾丹.
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及对东亚政治的影响[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63-67.
6
袁成毅.
回归理性的必然诉求——再论中国要求日本作正式书面“道歉”问题[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170-175.
7
沈骥如.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1):48-59.
被引量:8
8
丁又双.
"对日关系新思维"论争述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126-132.
被引量:1
9
唐建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
.亚非纵横,2005(1):12-16.
10
张岩.
新闻职业道德的滑坡与治理[J]
.记者摇篮,2005(3):60-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7
1
吴晓萍.
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基于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问卷的实证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1):89-102.
被引量:48
2
谢韬.
从民意调查看中国的对美外交和中美关系[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5):59-71.
被引量:9
3
张清敏.
中国外交的三维发展[J]
.外交学院学报,2004(3):71-77.
被引量:4
4
高飞.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105-112.
被引量:74
5
赵可金.
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J]
.国际观察,2005(5):23-30.
被引量:7
6
李艳艳.
关于西方国家公众外交的几点比较[J]
.国际论坛,2006,8(1):6-9.
被引量:4
7
孙红.
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1):63-69.
被引量:6
8
唐小松.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
.现代国际关系,2006(2):42-46.
被引量:63
9
钟龙彪,王俊.
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3):64-69.
被引量:17
10
于溪滨.
软实力理论的内涵、产生背景及运用[J]
.当代世界,2006(9):33-3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5
1
吴泽林.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综述[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14(3):32-36.
被引量:2
2
罗盛齐.
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述评[J]
.国际研究参考,2015(5):51-57.
3
范强,张云.
中日关系逆境中推进对日公共外交——以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为案例[J]
.现代国际关系,2017(7):46-51.
被引量:2
4
王承云,王越,朱弈希.
地理学视角的中日友好城市时空演化过程研究[J]
.地理研究,2019,38(12):2985-2996.
被引量:2
5
潘琳,黄友星.
缔结友好城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效应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6):87-9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崔丽蓉,侯宏虹.
国内孔子学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2021(1):71-88.
被引量:2
2
刘备.
向世界介绍“中国梦”——一种公共外交视野的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9-10.
3
富育红.
美国公共外交的反恐作用与局限[J]
.美国研究,2019,33(1):102-123.
被引量:3
4
潘琳,黄友星.
缔结友好城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效应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6):87-96.
被引量:2
5
张东辉,郑佳.
孔子学院海内外镜像之比较——基于2015—2020年间的孔子学院中英文文献述评[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1):151-169.
被引量:5
6
黄森,周倩,呙小明.
双边关系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在美洲OFDI空间优化布局的影响研究[J]
.投资研究,2021,40(11):19-36.
被引量:1
7
舒家先,余程炜.
文化距离、友好城市对中国OFDI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2024,24(7):27-37.
8
申玉坤,骆华松,洪菊花,梁茂林,周美岐.
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时空演化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4,40(5):67-76.
1
王国范.
尼克松改变对华态度的原因[J]
.史学月刊,2000(5):149-151.
2
野田佳彦当选日本新首相[J]
.大众商务,2011(10):8-8.
3
美国凯托研究所《政策分析》杂志——中海油竞购案之后的美中关系[J]
.国际展望,2006(2):11-11.
4
马振岗.
恐惧中国强大起来的“心态”——七国集团峰会折射美欧对华态度[J]
.紫光阁,2014(7):81-83.
5
董成文.
浅析越战后美国总统与国会在对外决策方面权力关系变化的原因[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2X):46-46.
6
杨淞.
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J]
.当代世界,2008(10):53-54.
被引量:1
7
李罡.
欧洲主要国家何以加入亚投行?[J]
.福建理论学习,2015,0(5):46-46.
8
胡奎,陈晓萍.
后9·11时代:中国和美国[J]
.中国新闻周刊,2002,0(27):27-29.
9
孙艳.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解读美国冷战期间及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决策[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1):172-173.
10
马挺.
日本换相难有大作为[J]
.瞭望,2011(36):60-60.
当代亚太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