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2
-
1沈小峰 ... ..耗散结构论[M],1987.
-
2[比]尼科利斯(Nicolis,G·),[比]普里戈京(Prigogine,I·) 著,徐锡申 译.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 科学出版社, 19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
-
1高文,王海澜.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J].全球教育展望,1996,26(4):40-45. 被引量:13
-
2范冬萍,张华夏.突现理论:历史与前沿——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6):5-10. 被引量:12
-
3沈正维,王军.关于自组织原理若干问题的讨论[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1):14-18. 被引量:19
-
4秦书生.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1):19-22. 被引量:29
-
5邢红军,林崇德.论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1):27-33. 被引量:40
-
6樊茹婷,粟智.课堂教学耗散结构观[J].高等理科教育,2007(3):35-37. 被引量:11
-
7张诗亚.惑论-教学过程中认知发展突变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3,225. 被引量:2
-
8张诗亚.惑论一教学过程中认知发展突变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
9李红波,刘彩虹.SDN混沌管理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4):66-70. 被引量:3
-
10康世瑜.浅谈混沌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7,9(12):143-14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2
-
1靳玉乐,朱文辉.生成性教学:从方法的惑到方法论的澄清[J].教育科学,2013,29(1):19-23. 被引量:32
-
2黄振强.论情境教学在应用写作中的建构[J].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08-111. 被引量:7
-
3李竟刚,赵建斌.教师的教育推理与行动模型[J].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117-120. 被引量:3
-
4朱迎春.论语文教学的复杂性[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2):29-30.
-
5王文君,范蔚.教师教学控制的必要性及其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4):75-78. 被引量:3
-
6王文君.教师教学控制的必要性及其限度[J].基础教育研究,2012(5):24-26.
-
7赵诗乐,赵更乐.生态课堂:理念、特征与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2(8):396-397. 被引量:5
-
8谢尚果.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机制的创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116-120. 被引量:3
-
9孙缅.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383-383.
-
10杨文.试析实现班级场域公平的困境[J].教育观察,2013,2(13):61-64.
-
1华彬昌.连接体的处理方法(高一、高三)[J].数理天地(高中版),2006(1):32-33. 被引量:1
-
2章高祥.“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力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1(6):48-48. 被引量:2
-
3王玲.连接体问题的分类解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4):49-50.
-
4杨俊.灵活运用整体、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J].新高考(高一物理),2013(11):23-26.
-
5陈庆中.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技巧[J].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14,0(22):14-17. 被引量:2
-
6程伟华,涂丹丹.非平衡状态下的连接体问题[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3(3):32-34.
-
7孙大君.“自组织”理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启迪[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2,18(12):24-26.
-
8谭小凌,汪梅兰,蔡武德.非平衡态下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浅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6,0(4):66-67.
-
9申仁智.小心掉进“整体法”的陷阱[J].物理教师(高中版),2011,32(1):67-69.
-
10沈飞,刘雪芳.学生“非平衡态”的建立[J].中学教学参考,2012(32):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