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趋向: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合作经济》
2005年第4期24-24,共1页
China Co-Operation Economy
同被引文献76
-
1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7. 被引量:137
-
2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J].中国农村观察,2012(5):2-12. 被引量:115
-
3刘劲松.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与路径[J].改革,2004(3):62-65. 被引量:12
-
4张鸣.漫议乡间合作发生的文化条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35-37. 被引量:21
-
5姚洋.以市场替代农民的公共合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40-41. 被引量:40
-
6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被引量:297
-
7贺雪峰.市场经济下农民合作能力的探讨——兼答蒋国河先生[J].探索与争鸣,2004(9):18-21. 被引量:38
-
8黄祖辉,傅夏仙.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01(5):40-43. 被引量:53
-
9姜明伦,于敏,郭红东.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3):21-25. 被引量:28
-
10丁声俊.论发展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制(上)——兼论完善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J].中国合作经济,2005(3):37-3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4
-
1包书政,李腾飞,王志刚.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60-165. 被引量:2
-
2甘元玲.武隆县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北方经贸,2015(6):44-44.
-
3耿雅馨.农民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21):72-75. 被引量:2
-
4戴琳,于丽红,兰庆高.农户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入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辽宁省朝阳市的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6):42-47. 被引量:4
-
1两个趋向[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2):22-22.
-
2韩俊.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协调发展[J].求知,2005(7):13-15. 被引量:1
-
3柏宏繁,刘勤昌,李广炎.工业城市反哺农业的金融思考——基于金昌市的分析[J].甘肃金融,2006(11):44-46.
-
4梁中,王萍.论新时期乡镇财政的体制重塑[J].价格月刊,2006(4):17-18.
-
5骆建华.以扶贫开发为重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J].浙江经济,2005(5):26-27.
-
6刘京生.落实“反哺”政策 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J].中国金融,2005(8):15-17. 被引量:6
-
7饶风.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问题[J].中国劳动,2009(7):21-23.
-
8本期导读[J].上海农村经济,2005(1):1-1.
-
9张晓山.从“新仓经验”看如何保障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J].中国合作经济,2009(10):23-24.
-
10徐星明.把握“两个趋向” 推进新农村建设[J].浙江经济,2005(22):12-1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