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7-104,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参考文献17
-
1李新魁著..汉语音韵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418.
-
2马学良,罗季光.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J].中国语文,1962(5):193-211. 被引量:13
-
3史存直.《日译汉音、吴音的还原问题》[A]..《汉语音韵学论文集》[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2
-
4王力.1986.《王力文集》.第6卷. 被引量:1
-
5王力.1987.《王力文集》.第10卷. 被引量:1
-
6王力.1988.《王力文集》.第9卷. 被引量:1
-
7王力..王力文集 第17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
8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国语文学论文选》,东京:光生馆,1984年. 被引量:1
-
9郑张尚芳.上古韵母系统和四等、介音、声调的发源问题[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4). 被引量:30
-
10郑张尚芳.汉语声调平仄之分与上声去声的来源[J].语言研究,199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1
-
1金理新.与晓母相关的一些谐声关系和晓母读音[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4-19. 被引量:3
-
2严修鸿.从南方方言里“肾、 、睡”白读音看禅母古读[J].语文研究,2000(4):53-59. 被引量:4
-
3张延俊.“江”字音读的变迁及其原因[J].南京社会科学,2004(10):71-76.
-
4周及徐.“於菟”之“菟”的同族词及其同源词[J].民族语文,2001(1):22-25. 被引量:4
-
5黄笑山.《切韵》元音分韵的假设和音位化构拟[J].古汉语研究,2002(3):10-16. 被引量:11
-
6周流溪.上古汉语音系新论[J].古汉语研究,2001(2):5-11. 被引量:6
-
7赵美贞.韩国汉字音中的汉语上古音[J].民族语文,2005(5):74-76. 被引量:4
-
8赵彤.以母的上古来源及相关问题[J].语言研究,2005,25(4):12-18. 被引量:8
-
9师玉梅.系、聯、■等字同源[J].古汉语研究,2006(1):27-29. 被引量:1
-
10冯蒸.《切韵》咸、蟹二摄一二等重韵中覃咍韵系构拟的一处商榷——论前、央、后/a/不能同居于一个音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0):51-53.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杨成虎.英、汉语言史中a的词汇音义变化对比及其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157-159.
-
2孙宏开.原始汉藏语中的介音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三[J].民族语文,2001(6):1-12. 被引量:16
-
3杜芳,阳志清.儿童语言习得之语言场的物理、数学模型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4):66-69.
-
4周流溪.广州话“躬”小考[J].方言,2015,0(1):95-96.
-
5王志平.之鱼通转的新认识[J].励耘语言学刊,2022(2):49-86.
-
6王立夫,赵永刚.国内音系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1—2021)[J].安顺学院学报,2024,26(2):66-72.
-
1雷励.《集韵》所删《广韵》小韵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5,17(3):84-90.
-
2胡松柏.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叠用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1):107-113. 被引量:6
-
3苏贤辉.关于被动式[J].中国语文,1959(1):37-37.
-
4张渭毅,唐作藩.1993年的汉语音韵研究[J].语文建设,1994(11):28-32. 被引量:1
-
5单韵鸣.广州话量词“条”的语体色彩再酌[J].学术研究,2005(9):146-146. 被引量:2
-
6白星.潮州方言一些语法特点的讨论——关于数量词[J].中国语文,1959(1):36-37.
-
7林伦伦,麦耘.李新魁教授对汉语语言学的贡献[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54-60.
-
8单韵鸣.再释广州话副词“够”[J].中国语文,2008(2):147-149. 被引量:5
-
9曾炜.流行于广东的句末语气词“来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4):50-57. 被引量:3
-
10侍建国.从广东境内i介音分布看近代粤语音变[J].语言研究,2002(3):79-8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