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断思
被引量:
5
To Think about the Incorporate Economy in China's Inner Are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行政区经济、大都市圈经济的发展阶段 ,目前呈现出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打破地区经济壁垒、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并将改变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格局 。
作者
乔颖
孙晓燕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经济
大都市圈经济
区域经济格局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5
1
魏后凯.
加入WTO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J]
.经济学动态,2002(6):50-53.
被引量:20
2
[3]李苑立.跨省能源整合:打造"泛珠三角"经济发动机[N].中国经营报,2003-12-01(A19).
被引量:1
3
连玉明主编..2004中国数字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680.
4
[5]毕伟强.三大都市圈高速扩张,中国百强县4年消失1/5[EB/OL].www.qianlong.com/2002-12-20.
被引量:1
5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管理现代化,2004,24(3):32-3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张敦宣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贺显南.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中外政府行为比较[J]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2):21-25.
被引量:4
2
陈雅兰,郭伟锋,黄可明.
原始创新与区域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54-56.
被引量:1
3
周国富,陈玲.
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6-20.
被引量:4
4
周国富,陈玲.
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同构演化趋势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6):51-54.
被引量:11
5
高煦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述评[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8-9.
6
蒋满元.
区际产业转移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企业和政府动态博弈过程中的行为选择为例[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1):58-63.
被引量:3
7
丁谦.
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作为[J]
.经济纵横,2006(7):15-17.
被引量:5
8
李芝山.
精细化管理的渐进式联动优化[J]
.中外企业家,2006(11):29-31.
被引量:3
9
李法庆,石泉.
影响我国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屏障与对策[J]
.求索,2006(10):78-79.
10
蒋满元,唐玉斌.
区位选择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6):115-118.
同被引文献
38
1
孟庆民.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
.开发研究,2001(2):47-49.
被引量:70
2
宗传宏.
大都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方向[J]
.城市问题,2001(3):8-12.
被引量:23
3
陈伟国,范大良.
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创新[J]
.贵州社会科学,2004(4):17-19.
被引量:3
4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管理现代化,2004,24(3):32-34.
被引量:12
5
余泽忠.
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J]
.求索,2004(8):28-29.
被引量:8
6
许庆明,杨琦.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的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40-45.
被引量:12
7
陶希东.
21世纪初期我国省级改区改革的理性思考[J]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4(6):2-10.
被引量:2
8
陈建军,吕猛.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企业内地域分工——以长三角为例[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18-22.
被引量:8
9
任维德.
问题、原因、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3):102-105.
被引量:6
10
林其屏.
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化: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J]
.经济问题,2005(2):2-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恩和特布沁.
对“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2):90-93.
被引量:4
2
丁谦.
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作为[J]
.经济纵横,2006(7):15-17.
被引量:5
3
曾青.
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2):133-136.
被引量:32
4
王德忠,吴晓曦,高小青.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27-30.
被引量:5
5
朱一鸣.
我国行政区经济制约城市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经济,2013,30(7):60-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孙玉娟,李强,王金增.
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基于产业梯度的区域分工与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5-79.
被引量:4
2
冯伟林.
促进成渝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选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40-41.
被引量:1
3
李宏.
韶关交通枢纽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市场,2008(15):60-61.
被引量:2
4
詹斌,王红双,郑芳.
城市圈道路运输一体化综合评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5):780-783.
被引量:2
5
付菊红,许云飞.
关于交通一体化的思考[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9,17(1):28-32.
被引量:3
6
刘雪莲.
金甬铁路对区域交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4):40-42.
7
金怀玉,焦立新.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47-50.
被引量:8
8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于楠.
我国区域经济规划现状及成渝经济区发展远景--基于“十一五”时期区域发展的回顾[J]
.西南金融,2010(6):47-50.
被引量:6
9
于浩淼.
借鉴其他都市圈中心城市发展经验——看天津经济发展路径[J]
.生产力研究,2010(8):130-132.
被引量:3
10
王可侠,彭玉婷.
南京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及其对现代服务业的深刻影响与对策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0(5):252-256.
被引量:1
1
乔颖.
中国的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影响[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0(2):25-28.
2
陶希东.
从行政区经济走向大都市圈经济[J]
.中国城市经济,2003(9):31-33.
3
贺嘉.
“西部的东部”:新格局下的四川新定位[J]
.四川省情,2016,0(5):35-36.
4
我国正形成九大经济区[J]
.经济师,2004(7):131-131.
5
钱建鑫.
应更关注中小企业企稳回升[J]
.浙江经济,2009(22):35-35.
6
“民工荒”,谁在慌?[J]
.宁夏画报,2010,0(1):74-75.
7
经济区域:中国九大区形成[J]
.中国经济信息,2004(6):34-34.
8
陆文浩.
杭州发展大都市圈经济研究[J]
.杭州研究,2003(2):14-20.
9
陆立军.
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J]
.浙江经济,2007(3):32-35.
被引量:2
10
沈越.
关于国有经济在布局上有进有退的几个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0-42.
被引量:3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