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表述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举措,它首先应建立在对传统中国社会认识的基础上。为此,阐述传统文化中维护社会和谐的观念与方式,并结合现实需要对它们加以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
邹千江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联系结构
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8
1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47.
2
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16、694页.
被引量:29
3
朱熹.《四书集注》[M].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2
4
左丘明撰 杜预集解.《左传春秋经传集解》[M].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1
5
王先谦.《苟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年版..
被引量:15
6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2003.
7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译[M],2003.
8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被引量:63
共引文献
104
1
闵爽.
“兄”字本义考[J]
.语文研究,2004(3):39-41.
被引量:2
2
李锐.
儒家诗乐思想初探[J]
.中国哲学史,2002(1):20-26.
被引量:3
3
周建超.
“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J]
.江苏社会科学,2001(6):133-139.
被引量:4
4
杨嘉,张海沙.
田园诗与饮食视角[J]
.求索,2004(9):203-204.
5
董健.
论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J]
.戏剧艺术,2002(3):4-9.
被引量:9
6
逄增玉.
鲁迅启蒙文本中的现代性言说与叙事[J]
.文艺研究,2004(6):27-33.
被引量:3
7
罗关德.
二三十年代倡导乡土文学的三种理论视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181-192.
被引量:3
8
张卫中.
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问题的新探索[J]
.文学评论,2001(5):59-65.
被引量:2
9
王光东.
五四新文学中的现代生命意识[J]
.中国比较文学,2000(3):15-31.
被引量:3
10
杨义.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34-150.
被引量:32
同被引文献
21
1
王锐生.
坚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
.中国哲学史,1998,0(2):3-9.
被引量:7
2
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
.中国文化,1991(1):93-96.
被引量:321
3
覃萍.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思考——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一[J]
.改革与战略,2005,21(3):98-101.
被引量:6
4
张自慧.
礼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观[J]
.贵州社会科学,2005(3):68-70.
被引量:7
5
覃萍,林宁.
民族文化整合教育:高校政治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72-175.
被引量:4
6
胡海波,魏书胜.
从“和合”文化传统到“和谐社会”理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242-246.
被引量:12
7
刘景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9(4):87-91.
被引量:10
8
白西乔.
“和而不同”:古代和谐社会的深层理念[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39-43.
被引量:4
9
[英]罗斯特.(赵稀方译).黄金法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9.
被引量:2
10
[ 6 ]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梁小军.
略论和合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
.理论导报,2008(9):30-32.
被引量:2
2
覃萍.
民族优秀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J]
.求索,2005(7):63-64.
3
肖绍俊.
传统文化中的“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3-14.
被引量:2
4
童剑平,林伟杰.
英汉文本结构模式差异的跨文化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122-124.
被引量:1
5
徐世栋.
“和”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2):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涂浩然.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视角研究“和合”文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5):22-29.
2
邵佩华.
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8-50.
3
原丽敏.
浅谈中国文化之中的“和谐”因素[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6):35-36.
4
余佳,张玉容.
中国网红在YouTube中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分析——基于十个中国网红的短视频内容分析[J]
.东南传播,2021(5):77-80.
被引量:9
5
王杏平,廖菁,许明,吴湘,许盈,徐伟辉.
基于人文核心素养的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与实践[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4):82-85.
被引量:3
6
侯晓利,王炳军.
论贵和尚中的和合文化及和谐社会的建设[J]
.文学界(理论版),2013(1):384-385.
被引量:1
1
韦惠玲.
中缅蛇郎故事之比较[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1):86-89.
被引量:1
2
潘玲霞.
论现代文化传媒中青花文化的互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4):99-100.
3
周翠玲.
传承方式的演进:《岭南建筑志》的实证与分析[J]
.探求,2002(2):79-80.
被引量:3
4
刘亚斌,郭婷.
回到“历史化的马克思”:现代性权力空间下的东方表述[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8(3):1-6.
5
常识.
浅析中日两国“乌鸦”意象的文化内涵[J]
.人间,2015,0(34):150-150.
6
赵强,单丽.
从家文化看中日文化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4,0(10X):193-193.
7
韩露.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困境和发展[J]
.山海经(想象作文)(下),2015,0(7):87-88.
8
朱丽辰.
关于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J]
.开封大学学报,2015,29(3):12-14.
9
陈皓钰.
审美视野下的大众文化及其特征解读[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5(1):15-17.
被引量:1
10
倪庆华.
卷首[J]
.地图,2013(2).
求索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