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六十多年来蒲松龄俚曲研究概述
被引量:
4
AN OUTLINE OF THE LAST 60 YEARS' RESEARCH ON PU'S FOLK POEM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蒲学”研究的深入,对蒲松龄俚曲的探讨正从多角度展开,这是由俚曲形式独特性决定的。本文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蒲松龄俚曲研究从俚曲文献整理、诞生与流传、体制和曲牌、音乐艺术、思想与文学艺术、语言学等六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
邵吉志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5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Study on Pu Songling
关键词
蒲松龄俚曲
文献整理
诞生与流传
体制和曲牌
音乐艺术
思想与文学艺术
语言学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9
1
丁治民.
《聊斋俚曲集》点校献疑[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30-32.
被引量:3
2
张鸿魁.
《聊斋俚曲》格律和校勘注释[J]
.蒲松龄研究,2003(2):88-99.
被引量:4
3
隋长虹.
《聊斋俚曲集》本字考[J]
.蒲松龄研究,2002(3):98-104.
被引量:3
4
贾英敏.
浅谈聊斋俚曲中的合音字[J]
.蒲松龄研究,2002(3):105-109.
被引量:3
5
石蔚.
聊斋俚曲“和”的音乐思想探析[J]
.蒲松龄研究,2001(4):108-117.
被引量:3
6
张树铮,余飞.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用韵研究[J]
.古汉语研究,2001(3):11-15.
被引量:13
7
石蔚.
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音乐审美观[J]
.蒲松龄研究,2001(1):110-120.
被引量:2
8
李焱.
从曲律看《聊斋俚曲集》的校勘[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4):46-52.
被引量:1
9
王川昆.
对蒲氏“俚曲”的思考发微[J]
.蒲松龄研究,1998(2):112-116.
被引量:1
10
陈玉琛编著..聊斋俚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47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徐恭时.
蒲松龄著作新探[J]
.文史哲,1964(2):25-29.
被引量:2
2
周雁翔.
蒲松龄与他的聊斋俚曲[J]
.蒲松龄研究,1991(1):192-201.
被引量:1
3
张鸿魁.
《聊斋俚曲》曲牌的格律[J]
.语文研究,2002(3):13-18.
被引量:9
4
盂庆泰,罗福腾1994.《淄川方言志》,语文出版社.
被引量:2
5
张树铮.《东方言“日”母字研究》[J].语言研究,1994,.
被引量:1
6
张树铮1997.《淄博等地方言的儿化变韵与幼儿型儿化》,收入张树铮《方言历史探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被引量:1
7
张树铮.《山东桓台方言180年来的语音变化》[J].语言研究,1998,.
被引量:1
8
侯宇爽.
谈谈聊斋俚曲的演唱[J]
.蒲松龄研究,1997(4):71-73.
被引量:3
9
陈玉琛.
走近“呀呀油”[J]
.蒲松龄研究,1997(4):76-86.
被引量:6
10
袁明.
蒲松龄俚曲初探[J]
.蒲松龄研究,1997(4):103-10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3
1
赵日新,朱玉柱.
从“子”缀“儿”缀的消长看Z变韵的性质[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26-43.
2
阎峰.
25年(1980—2004)来蒲松龄研究简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20-24.
被引量:3
3
任广世.
清代连厢艺术形态考[J]
.文化遗产,2008(4):44-52.
被引量:12
4
殷晓杰.
近代汉语“一会儿”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
.南开语言学刊,2010(1):126-133.
被引量:4
5
孙文杰.
聊斋俚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理想女性的角色定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58-59.
被引量:1
6
张鸿魁.
《聊斋俚曲》曲牌的格律[J]
.语文研究,2002(3):13-18.
被引量:9
7
吴进珍.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语释义[J]
.蒲松龄研究,2004(3):106-112.
被引量:3
8
石蔚.
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音乐审美观[J]
.蒲松龄研究,2001(1):110-120.
被引量:2
9
高龙奎,崔海正.
《白雪遗音·马头调》用韵研究[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2):73-76.
被引量:4
10
董绍克.
谈《聊斋俚曲集》“日”母的音值及演变[J]
.中国语文,2005(4):368-37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1
1
阎峰.
25年(1980—2004)来蒲松龄研究简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20-24.
被引量:3
2
许培新.
《聊斋俚曲集》反复问句探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9-120.
被引量:2
3
汪玢玲.
七十年来的蒲松龄研究[J]
.蒲松龄研究,1994(2):87-108.
被引量:4
4
丁龙涧.
谈《聊斋俚曲》方言词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J]
.蒲松龄研究,1991(1):202-217.
被引量:3
5
张泰,隋长虹.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补释[J]
.蒲松龄研究,2004(3):95-105.
被引量:1
6
吴进珍.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语释义[J]
.蒲松龄研究,2004(3):106-112.
被引量:3
7
李焱.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儿化现象[J]
.中国语文,2002(3):239-242.
被引量:3
8
吴庆峰,张金霞.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J]
.蒲松龄研究,2002(4):68-77.
被引量:9
9
刁统菊.
《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运用[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18-119.
被引量:3
10
隋长虹.
《聊斋俚曲集》本字考[J]
.蒲松龄研究,2002(3):98-10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林晓爽.
《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15(3):100-110.
被引量:1
2
王书鹏,王宗香.
关于聊斋俚曲戏曲的动画创作思路探讨[J]
.传播力研究,2019,3(15):193-193.
3
代宁,林世荣.
解析蒲松龄聊斋俚曲中蕴涵的音乐元素[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6Z):105-106.
4
刘畅.
聊斋俚曲研究概述(1990年—2020年)[J]
.戏剧之家,2022(14):88-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赵姗姗.
聊斋俚曲的传承策略研究[J]
.蒲松龄研究,2023(4):71-80.
2
曹世瑞.
2011—2017:《聊斋志异》研究的四个热点与两个方向——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分析[J]
.河北学刊,2019,0(5):145-152.
被引量:1
1
乔建中.
陈玉琛著:《聊斋“俚曲”研究》序[J]
.人民音乐(评论),2005(6):60-61.
2
龙静.
浅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样式的文化基础[J]
.青年文学家,2009,0(23):131-131.
3
宗婷婷.
试论蒲松龄俚曲的个体价值[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235-236.
被引量:1
4
李锋.
从《穷汉词》看蒲松龄的“惧贫”情结[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3):43-44.
5
李锋.
从《穷汉词》看蒲松龄的“惧贫”情结[J]
.蒲松龄研究,2010(2):90-95.
被引量:2
6
高旭东.
鲁迅是实际革命家吗?[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3):118-122.
被引量:1
7
孙其香.
蒲松龄俚曲中《俊夜叉》张三姐女性形象[J]
.戏剧丛刊,2008(3):19-20.
8
蒲先慧.
蒲磐为子析箸初探——分家亏了老三松龄之析[J]
.淄博师专学报,2009(3):7-10.
被引量:2
9
丁子人.
《江格尔》的浪漫主义效用[J]
.西域研究,1996(1):72-78.
被引量:1
10
邰昕然,隋琳琳.
浅谈原始宗教思想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6):204-205.
蒲松龄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