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环境保护需与人口政策配合——以云南德钦县案例析人力资源流动与环境保护之关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环保与开发如何协调”一直是可持续发展关心的中心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德钦县环保工作遇到的困难为例,借鉴国外环保经验,提出以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为方针指导我国的环保工作,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环保与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对实施这一政策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
熊英子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1-33,共3页
Ecological Economy
关键词
云南
德钦县
人力资源流动
环境保护
人口政策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C924.21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唐锡阳.环球绿色行[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2
匡素勋,丁永波.
试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J]
.技术经济,1999,18(12):21-23.
被引量:1
3
樊钢.不流动的陷阱[N].经济学消息报.1997
被引量:1
4
熊继康,朱能勋.
德钦县山区综合开发思路[J]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1):23-27.
被引量:1
5
罗玉达.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走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西部大开发对人口合理流动导向的社会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被引量:1
6
沈国强,李维昌.
云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初探[J]
.经济问题探索,2002(7):118-123.
被引量:2
7
熊思远,王文兵.
云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1(12):111-116.
被引量:9
8
郭朝晖.
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3):7-1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杨云彦.
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转移与区域政策[J]
.人口研究,1999,23(5):9-15.
被引量:48
2
王桂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0,(3).
被引量:1
3
孟向京.西部开发与人口分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7).
被引量:2
4
宋晓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被引量:2
5
袁德政,赵俊臣.藏族地区的脱贫致富研究,云南多民族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2
6
德钦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被引量:1
7
周天勇.
中国就业、再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和出路[J]
.财经问题研究,1999(11):3-12.
被引量:19
8
朱能勋,闵铸品.
德钦县旅游业发展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01,26(3):35-3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3
1
任国强.
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的考察[J]
.南开经济研究,2004(3):3-10.
被引量:92
2
陈宗胜,周云波,任国强.
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06,32(5):4-18.
被引量:49
3
王兴国.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关系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69-171.
被引量:1
4
刘艳华,宋乃平,陶燕格,王磊.
禁牧政策影响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分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
.资源科学,2007,29(4):40-45.
被引量:10
5
扶玉枝,朱磊.
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的实证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6-11.
被引量:4
6
吴瑞祥,杨定华.
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5-16.
被引量:1
7
吴虹,贾云鹏.
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调研分析——以西北四省区为例[J]
.西北人口,2008,29(6):96-99.
被引量:2
8
张玲,薛兴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宁阳县为例[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26.
被引量:1
9
严佩升,刘珊珊.
云南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减贫的实证分析——基于昭通市贫困山区的调查[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2):76-78.
被引量:1
10
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
.宁夏工程技术,2010,9(4):388-39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殷英.
云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102-105.
被引量:5
2
陈琳,张正华,马丕京.
云南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S1).
被引量:9
3
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5(12):3-11.
被引量:102
4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10-19.
被引量:28
5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03).
被引量:7
6
万本太主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7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8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9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03).
被引量:1
10
段昌群,王焕校,高圣义.
云南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生态约束及优先研究领域[J]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3):12-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彼得.科汉.
如何规避公司的假账风险[J]
.IT时代周刊,2005,15(14):54-55.
2
王世豪.
试论地理微观区域——县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问题[J]
.生态经济,2006,22(10):68-70.
1
任建通,冯景.
以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探析[J]
.甘肃农业,2009(6):47-48.
被引量:2
2
林利本.
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环境质量[J]
.福建环境,1997,14(5):24-24.
3
董福忠,张德昂.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对话之二[J]
.技术经济,2000,19(7):1-4.
4
崔飚,张文秀.
人力资源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
.科学管理研究,2003,21(2):23-26.
被引量:3
5
努尔古丽·哈孜子.
科学发展观与新疆环保工作[J]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2009(4):97-100.
6
朱秀英,高春燕.
德钦县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
.云南科技管理,2013,26(2):34-35.
7
朱秀英.
以德钦县为例探讨高原牧区农村环境保护[J]
.环境科学导刊,2014,33(4):53-55.
被引量:2
8
傈僳族[J]
.今日民族,2007(8).
9
藏族[J]
.今日民族,2007(8).
10
王默凡.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流动与地区发展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案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51-54.
被引量:1
生态经济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