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川农村贫困状况与反贫困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快四川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是新世纪四川农村反贫困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进入21世纪,四川农村贫困面临着许多问题,其成因复杂,因此,四川农村反贫困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思路上实现“七个转变”,在措施上着力于制度、产业的创新和环境的塑造。
作者
庄天慧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1,共3页
Rural Economy
关键词
四川农村
反贫困工作
经济发展
脱贫致富
贫困人口
贫困状况
产业
塑造
转变
思路
分类号
F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04.6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4
1
刘文濮 吴国宝.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被引量:2
2
康晓光.中国贫因与反贫因理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3
方辉振.
试论我国农村贫困的体制性根源与对策[J]
.南京社会科学,1994(9):41-47.
被引量:8
4
安树伟著..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症结与出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35.
共引文献
8
1
陈怀远,伍万云.
“三农”问题:迈向全面小康路上的一道坎[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31-33.
2
方辉振.
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层根源与对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3):85-90.
被引量:3
3
郝久娃.
“三农”问题的根源及对策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4):60-63.
被引量:1
4
鲁建彪.
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2011(5):150-154.
被引量:29
5
郭永中.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2(2):49-54.
被引量:12
6
朱专法,刘敏.
关于我国反贫困的理论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7-29.
7
杨菊华.
路径、策略与制度优势--新中国减贫历程的回顾与前瞻[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0(1):67-77.
被引量:3
8
王成新,王成新,王格芳.
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与根治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5):326-330.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44
1
郭印.
从生态经济学视野探索我国反贫困新思路[J]
.改革与战略,2012,28(9):21-24.
被引量:2
2
赵跃龙,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J]
.人文地理,1996,11(2):5-11.
被引量:38
3
费孝通.
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1):12-20.
被引量:52
4
原华荣.
生产性贫困与社会性贫困[J]
.社会学研究,1990(6):81-88.
被引量:15
5
张茂林.
我国贫困人口的资源生态空间特征与开发性扶贫移民[J]
.人口与经济,1996(4):24-29.
被引量:21
6
邓成明.
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分析及脱贫对策选择[J]
.民族论坛,1997(2):35-42.
被引量:3
7
黄颂文.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J]
.求索,2004(8):34-36.
被引量:8
8
王燕梅,陈建全,何利辉.
自然条件和制度因素的双重约束——我国西南贫困山区发展障碍分析[J]
.探索,2004(5):119-122.
被引量:2
9
梅建明,秦颖.
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评[J]
.中国人口科学,2005(1):88-94.
被引量:38
10
王永莉.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透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0-1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崔瑛,刘青.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贫困问题探析——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J]
.全国商情,2007(3):84-85.
被引量:2
2
张丽君,董益铭,韩石.
西部民族地区空间贫困陷阱分析[J]
.民族研究,2015(1):25-35.
被引量:51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吴本健,巩蓉蓉.
空间正义: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128-142.
被引量:30
2
白杨,代显华.
乡村空间的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J]
.民族学刊,2022,13(1):39-45.
被引量:4
3
王英,单德朋,庄天慧.
金融知识和社会网络对民族地区减贫的影响研究[J]
.民族学刊,2020,11(1):32-43.
被引量:3
4
贺海波,黄娉婷.
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的村庄社会结构困境——以云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自然村的调查为分析基础[J]
.中国农村研究,2021(1):28-55.
5
周蓉晖.
发达国家农业税收政策对加快我国农村建设的启示[J]
.农业考古,2011(3):127-129.
被引量:3
6
李曦辉,李正梅.
党的十九大重点关照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解读[J]
.区域经济评论,2018,0(6):13-21.
被引量:5
7
余吉玲.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原因探析——基于甘肃片区的调查及数据分析[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7(4):88-94.
被引量:3
8
王博,张瑜.
关于我国农村贫困性质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思考[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7(4):155-160.
9
王博,孙舰.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2016(3):61-66.
被引量:3
10
余吉玲.
甘肃藏区精准扶贫与构建内生力反贫困模式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3):62-68.
被引量:4
1
段庆林.
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社会特征及其反贫困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1996,17(11):12-15.
被引量:4
2
余兴厚.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对策的调整[J]
.经济纵横,2002(5):29-32.
被引量:6
3
黄海燕.
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思考[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9):172-173.
被引量:9
4
王力娟,李明生.
贫困地区农业效率低下的根源及解决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4.
5
胡荣秩.
努力做好以式代赈工作 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J]
.计划与管理,1991(8):16-19.
6
肖秧.
立足“长治”工程建设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J]
.中国水土保持,1994(2):1-5.
7
李林.
走市场化道路 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J]
.创造,1999,7(9):50-51.
8
马占川.
因地制宜调结构 发挥优势增收入——对漳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
.甘肃农业,2005(8):25-25.
9
张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J]
.中国城市金融,1997(4):22-23.
10
高学军.
发展湘西观光农业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市场,2005(9):118-119.
农村经济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