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媒法学的体系初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媒法学的体系初论》一文,归纳了我国目前传播法理论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传播法理论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路径,提出了导论—传播过程要素论—价值论的理论体系构想。
作者
李立景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2,1,共3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法学体系
法学理论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立法
国家
法制建设
传媒
学科体系
实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В.А.科佩洛夫,赵国琦.
论信息法体系[J]
.国外社会科学,2000(5):39-46.
被引量:17
2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63.
3
黄瑞华..信息法[M],2004.
共引文献
16
1
彭晨曦,周新霞,汤尚.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法律体系构建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20,0(11):244-245.
2
张守文.
信息权保护的信息法路径[J]
.东方法学,2022(4):50-62.
被引量:15
3
张艺.
试论信息法学的学科特性与知识框架[J]
.学术研究,2005(8):74-78.
被引量:3
4
赵建营.
河南电视台八频道硬盘播控系统简介[J]
.现代电视技术,2006(7):79-80.
5
国磊,马海群.
系统科学方法在信息法学研究中的应用[J]
.图书馆论坛,2006,26(4):19-22.
被引量:9
6
廖海燕,曾立胜.
基于法律意识培养的信息法教学改革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5):72-73.
被引量:1
7
郑剑飞.
我国信息政策研究视角探析[J]
.情报探索,2011(4):5-9.
被引量:1
8
周庆山.
论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J]
.河北法学,2014,32(8):2-9.
被引量:20
9
刘春年,高家望.
论冲突中的信息道德与信息法[J]
.情报资料工作,2002,23(2):16-17.
被引量:8
10
刘春年,高家望.
论冲突中的信息道德与信息法[J]
.图书馆杂志,2001,20(11):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5
1
汪振军.
传媒与司法:在矛盾中寻求统一[J]
.新闻界,2005(4):51-52.
被引量:3
2
罗春.
新闻报道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对立统一[J]
.新闻界,2005(4):53-54.
被引量:7
3
傅丹辉.
论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调整[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139-141.
被引量:2
4
马岭.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主体及其法律保护[J]
.当代法学,2004,18(1):60-67.
被引量:20
5
宋素红,罗斌.
美国传媒与司法关系走向[J]
.国际新闻界,2004,26(4):34-37.
被引量:20
6
颜春龙.
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J]
.新闻界,2004(4):28-29.
被引量:6
7
张艳红.
中美新闻发言人制度比较[J]
.当代传播,2004(5):47-47.
被引量:5
8
周孚林.
法国《新闻自由法》评析[J]
.河北法学,2004,22(11):134-136.
被引量:4
9
杨建宇.
新闻自由观与时俱进要突破三个误区[J]
.新闻知识,2004(12):18-20.
被引量:3
10
王军.
对隐性采访及其法律应用性的思考[J]
.前沿,2005(1):128-1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林爱珺.
关于新闻法学研究的思考——2004-2005年新闻法学研究综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57-60.
2
吴飞,程怡,姚晓玉,卢艳,周明露,吴湄.
2005—2006年新闻学研究综述(上)[J]
.当代传播,2007(3):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思文.
近三十年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1979~2009)[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54-58.
被引量:3
2
韩晓芳.
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J]
.编辑之友,2011(10):83-86.
1
李景义,乔佳.
人格权商品化的认定与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4):287-288.
2
李霓.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7.
3
蒋建民.
试论邓小平辩证思维的体系范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12-17.
4
许崇德.
论我国的宪法监督[J]
.中国检察官,2010(1):61-61.
5
段祥田,王新龙.
不能离开生产力谈改革——兼论“改革”范畴的内涵[J]
.生产力研究,1988(2):68-72.
6
耿成雄.
关于“传媒”立法的一点思考[J]
.今日财富,2016,0(15):115-116.
被引量:1
7
任艳青,孙岩.
体育解说中意见倾向性问题探讨[J]
.中国报业,2012,0(03X):145-146.
被引量:2
8
刘汉峰.
法治建设社会条件与影响因素思考[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0(10):16-19.
被引量:1
9
吴一舟.
民进浙江省委会省直第三联合支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凝聚会员[J]
.民主,2015,0(6):28-29.
10
李立.
发挥师专优势 强化图书馆的情报职能[J]
.贵图学刊,1994(1):52-53.
新闻界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