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制度经济学范式为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中的目标函数导向和约束条件限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假说",探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最后得出现阶段改革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措施。
作者
王玉英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金融系
出处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Reformation & Strategy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市场化改革
制度经济学
中国
制度变迁成本
脆弱性
路径依赖
学分
导向
历史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0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黄金老著..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497.
2
樊纲著..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59.
3
彭德琳著..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225.
4
王曙光著..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1.
5
张杰著..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8.
6
樊纲.论改革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王玉英.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商业研究,2005(17):31-33.
被引量:4
2
谢春讯,雷良海.
基于或有债务的财政风险及防范[J]
.商业时代,2007(32):83-8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陈华.
西方国家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的经验做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
.国际金融研究,2004(8):61-68.
被引量:7
2
陈华,伍志文.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120-135.
被引量:59
3
南旭光,严太华.
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下的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J]
.济南金融,2004(9):8-11.
被引量:6
4
李琦,金鸿章,林德明.
复杂系统的脆性模型及分析方法[J]
.系统工程,2005,23(1):9-12.
被引量:53
5
高建华.
日本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其金融安全网的演变[J]
.东北亚论坛,2005,14(4):60-64.
被引量:1
6
王晓蓉,于晓虹.
熵值法及其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商业研究,2005(17):70-72.
被引量:13
7
黄万才,臧苏渝.
运用本量利分析法 加强银行经营管理[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50-52.
被引量:2
8
宋敏.
制度变迁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6(05S):140-140.
被引量:3
9
南旭光,罗慧英.
基于熵理论的金融脆弱性分析[J]
.美中经济评论,2005,5(3):29-32.
被引量:2
10
Solomon Tadesse. Banking Fragility and Disclosur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 D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罗慧英,郑辉昌,孟浩.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成因及防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1-82.
被引量:2
2
肖振宇.
基于熵值法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78-8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守东,田艳芬,赵大坤.
预算软约束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2008,25(22):6-7.
被引量:2
2
贾丹.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治理及银行危机防范策略[J]
.经济论坛,2010(7):150-153.
被引量:1
3
张宗益,项慧玲.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对比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10(8):54-56.
被引量:2
4
王缅,罗传龙.
煤矿安全事故管理绩效的信息熵分析[J]
.中国矿业,2011,20(6):54-56.
被引量:2
5
陈建新,罗伟其,庞素琳.
基于可拓方法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9):37-43.
被引量:2
6
杨柳,李力,韩梦瑶.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金融体系应用的实证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12(5):34-40.
被引量:13
7
吴铭程,铁治欣,丁成富,崔仕文.
基于熵值法的污染源区域排污量评价模型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615-619.
被引量:2
8
华子荀,郑凯方.
面向“十四五”规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模型设计[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4):45-56.
被引量:2
1
王玉英.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商业研究,2005(17):31-33.
被引量:4
2
曾涛.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 加大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力度[J]
.南方金融,2001(11):22-23.
3
甘行琼.
累进税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税务研究,2005(1):75-77.
被引量:6
4
彭湘君.
网络银行的实证经济学分析[J]
.金融与经济,2004(12):17-18.
5
张同奇.
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努力做好2011年夏粮收购工作[J]
.齐鲁粮食,2011(8):13-14.
6
刘澜飚,王博.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4(12):36-40.
被引量:1
7
柯峰.
新形势下对“营改增”改革成本的探讨[J]
.经贸实践,2016,0(10X):61-61.
被引量:1
8
马凯.
提高新形势下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J]
.新华文摘,2010(14):45-49.
被引量:1
9
刘勇.
从历史的视角看税收科学发展[J]
.中国税务,2009(3):28-29.
10
孙杰.
杠杆与危机[J]
.中国外汇,2015(15):14-16.
改革与战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