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Economist
参考文献6
-
1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R].,2002.. 被引量:2
-
2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1997:1087.
-
3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R].,1992.. 被引量:2
-
4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R].,1996.. 被引量:1
-
5迈克.E.波特,郑海燕,罗燕明.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21-31. 被引量:363
-
6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M].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64
-
1魏建钢.越窑制瓷文化中渗透的越族精神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40(5):35-43.
-
2邹滨.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角色转换[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263-264. 被引量:2
-
3鲁兴启,王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簇群发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8-131. 被引量:1
-
4徐晓燕.影响制造业产业效率的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9(6):12-14. 被引量:1
-
5段志强,王雅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43-48. 被引量:5
-
6葛海鹰,丁永健,兆文军.产业集群培育与城市功能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36-40. 被引量:18
-
7程飞.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投资环境的改善[J].文教资料,2005(29):182-184. 被引量:1
-
8黄中伟.企业群落形成与演进的内在机制及其启示[J].社科纵横,2004,19(1):26-27. 被引量:6
-
9宋颂.“核”式供应链与传统模式供应链的分析与比较[J].商业经济,2004(6):21-23. 被引量:2
-
10项飞.地方政府在推进都市圈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定位[J].党政干部学刊,2002(11):19-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1
-
1陈铧,谢蓓.产业集群与国内外高科技园区的发展[J].经济地理,2002,22(S1):109-112. 被引量:4
-
2宫秀芬.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J].党政干部学刊,2004(4):12-13. 被引量:7
-
3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7):14-20. 被引量:103
-
4李晓华,彭润中.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4,30(17):83-87. 被引量:1
-
5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10):2-9. 被引量:149
-
6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83-90. 被引量:102
-
7曹洪军,王乙伊.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4(10):38-40. 被引量:28
-
8陈雪梅,陈鹏宇.广东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J].宏观经济研究,2004(10):41-44. 被引量:22
-
9夏华丽,柳瑞禹.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76-77. 被引量:17
-
10黄国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作用[J].发展研究,2005,22(3):31-3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4
-
1李辉,张旭明.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3):43-50. 被引量:31
-
2吴忠培,董丽雅,苗娴雅.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62-65. 被引量:4
-
3李凯,陈宝清,孙万真.特许经营体系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88-90. 被引量:3
-
4刘新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产业集群的视角[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6):66-72. 被引量:6
-
5赖琼玲.论国防工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07,28(2):27-30. 被引量:9
-
6彭文慧.企业无边界、网络组织创新与产业集群治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10-13. 被引量:8
-
7魏世红,谭开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5):71-74. 被引量:11
-
8张国安.产业集群对我国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85-87. 被引量:3
-
9王玲.产业集群发展不同时期政府的作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118-119. 被引量:3
-
10陈晓和,安家康.论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11,32(8):13-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2
-
1王怡源,于灏,袁宝伦,王晨.煤炭行业全要素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0,0(3):47-54. 被引量:1
-
2张羽军.产业生态圈价值引领下的成都文创产业功能区提档升级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3(2):251-256.
-
3陈桂超.由温州金融试验区的设立看中小企业融资[J].投资与合作,2013(3).
-
4胡园园,顾新,程强.知识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4):585-594. 被引量:28
-
5郑莹.ITO接包联盟内部协同:依据、成因和组织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36-38.
-
6魏世红,谭开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5):71-74. 被引量:11
-
7徐程,张川川.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威海区域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08X):231-232. 被引量:1
-
8王越,刘珂.集群条件下社会资本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应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2):56-59. 被引量:8
-
9姚贞.析产业集群的财务协同效应[J].商场现代化,2008(12):263-263. 被引量:1
-
10余映雪,姚树荣,包俊英.关于构建四川军地融合特色模式的研究[J].全国商情,2008(7):57-59.
-
1许娇.略论浙江产业集群现象[J].经济师,2004(3):246-247. 被引量:7
-
2李辉,刘文超.分工、交易费用与企业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7(02X):84-85. 被引量:1
-
3王毅敏.谈车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班组,1994,0(4):13-14.
-
4龙天健.产业集群的属性及其实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2):21-23.
-
5谢兴伟.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初探[J].商情,2010(6):127-127.
-
6蔡玉胜,刘婧喆.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1(9):39-41.
-
7高汝熹,鲁国锋.市场化程度、企业能力及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2(1):24-26.
-
8申春林,张传波.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小企业,大规模”经济模式说[J].经济论坛,2004(21):49-51.
-
9杨丽雁.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5):27-28.
-
10南志珍.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优势及战略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94-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