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淮文史》
2001年第1期139-153,共15页
同被引文献40
-
1罗义俊.上海南市难民区述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2):70-74. 被引量:9
-
2王川.陈寅恪与伯希和的学术交往述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80-84. 被引量:4
-
3程美宝.陈寅恪与牛津大学[J].历史研究,2000(3):152-164. 被引量:14
-
4王晴佳.陈寅恪未去牛津之后[J].书摘,2006(10):75-77. 被引量:1
-
5王晴佳.陈寅恪、傅斯年之关系及其他——以台湾中研院所见档案为中心[J].学术研究,2005(11):91-97. 被引量:9
-
6刘鼎铭,林周佳,徐志敏.中国申请加入国际史学会及派胡适参会相关史料一组[J].民国档案,2007(3):3-14. 被引量:9
-
7吴天威辑译.《美国新公开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档案资料》,朱成山主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被引量:1
-
8《"南京安全区计划"顿挫》,1937年12月4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 被引量:1
-
9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12册,张生等编.《英美文书·安全区文书·自治委员会文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 230-231 页. 被引量:1
-
10《南京市政府关于难民遣送致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公函节录》(1937年11月2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15页. 被引量:1
-
1范小方.陈立夫:重构的晚年[J].名人传记,2017,0(5):43-48.
-
2夏蓉.香港沦陷后朱家骅组织救助陈寅恪的经过[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50-53. 被引量:3
-
3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总目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8(4):98-101.
-
4李宁.为了“向下扎根的事业”——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传略[J].教育家,2011(9):43-44.
-
5张杰.评胡适与杭立武对英庚款管理的讨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15-117.
-
6王晓华.导致军统中统反目的韦孝儒案[J].纵横,2016,0(10):45-47.
-
7周少华.周恩来与“救火队长”[J].现代领导,2009(2):40-40.
-
8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分类总目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184-188.
-
9张科如.活用反比例函数表达式[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0(6X):31-33.
-
10第4号战犯“小诸葛”白崇禧[J].湖北档案,2004(4):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