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222
-
1胡慧.转型时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65-569. 被引量:14
-
2刘江涛,李申.论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37-45. 被引量:7
-
3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J].政治学研究,2001(2):37-46. 被引量:58
-
4唐钧.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J].江海学刊,2001(2):46-51. 被引量:44
-
5孙立平.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J].学海,2001(4):93-96. 被引量:123
-
6朱婧.“社区”解读[J].社科纵横,2005,20(5):57-59. 被引量:6
-
7刘宏.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6):8-11. 被引量:12
-
8费孝通.社会自理开篇[J].社会,2000,20(10):13-15. 被引量:23
-
9庞玉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整合机制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1999(3):206-211. 被引量:29
-
10翟学伟.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9(4):144-157. 被引量:95
引证文献7
-
1金桥,宋明(校译).“类科层体系”背景下城市社区的权力运作逻辑——以浦东梅园小区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1):105-154.
-
2赵凌云.公共物品的生产与社区整合机制[J].社会,2005,25(1):99-118. 被引量:3
-
3赵定东,杨政.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J].江海学刊,2010(2):132-136. 被引量:9
-
4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述评(2000—2010年)——以CSSCI检索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J].公共管理学报,2012,9(1):111-120. 被引量:55
-
5原珂.城市社区冲突:类型特征与治理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3):82-87. 被引量:17
-
6本刊编辑部.2001: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J].社会学研究,2002(2):1-29. 被引量:21
-
7陈伟东,许宝君.社区治理责任与治理能力错位及其化解——基于对湖北12个社区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1-10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120
-
1李晓晗.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基于1991—2019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西部发展研究,2020(1). 被引量:2
-
2刘淑妍,吕俊延.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J].社会科学,2021(3):3-14. 被引量:22
-
3李军,冉志.我国贫富差距的社会原因分析——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解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80-83. 被引量:1
-
4郎友兴.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3(5):76-81. 被引量:20
-
5唐斌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5(1):69-76. 被引量:2
-
6张鲲.陕西省足球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69-1471. 被引量:2
-
7吴业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与调适[J].浙江社会科学,2006(1):95-101. 被引量:15
-
8方青,宋文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约束性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31-34. 被引量:1
-
9翟岩,杨淑琴.中国社会转型制度研究的新范式:“互动式”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2):127-131. 被引量:1
-
10黄佳豪.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研究述略[J].理论与现代化,2008(6):97-103. 被引量: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