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登记质量的初步检验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90年7月,中国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于1990年10月30日起陆续公布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据,并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计算机汇总数据公布后不久,于1991年底向国内有关单位提供了1%抽样数据带,及时为有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作者
涂平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2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中国
汇总
国家统计局
政府部门
规模
数据公布
人口普查
出生人口
单位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C924.25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25
1
张广桐,陈爱国.
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常住户口待定人员探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5):76-79.
被引量:1
2
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2):1-9.
被引量:46
3
邵伟,李树茁.
论改善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思想与对策[J]
.人口研究,1993,17(3):56-58.
被引量:5
4
高凌.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析[J]
.人口研究,1993,17(1):1-6.
被引量:35
5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3(1):3-15.
被引量:88
6
孙学礼,秦凯世.
出生漏报的症结及建议采取的措施[J]
.人口与经济,1993(1):49-51.
被引量:6
7
李涌平.
婴儿性别比及其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普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现实[J]
.人口与经济,1993(4):3-13.
被引量:17
8
冯国平,郝林娜.
全国28个地方计划生育条例综述[J]
.人口研究,1992,16(4):28-33.
被引量:14
9
段纪宪.
中国家庭形成过程中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控制[J]
.中国人口科学,1991(3):18-33.
被引量:7
10
徐毅,郭维明.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人口与经济,1991(5):9-1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3(1):3-15.
被引量:88
2
高凌.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社会科学,1995(1):99-115.
被引量:26
3
张广宇,原新.
对1990年代出生漏报和生育水平估计问题的思考[J]
.人口研究,2004,28(2):29-36.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
138
1
孙海梦,李智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民族人口研究述评——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讨论[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22(1):72-79.
2
黄洪琳,周丽苹.
浙江出生性别比变动态势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3):46-50.
被引量:4
3
朱楚珠,李树茁.
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7(4):3-9.
被引量:9
4
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
创立出生性别比新概念与构建马冯陈(MFC)数学模型[J]
.人口与经济,1997(5):3-12.
被引量:14
5
高凌,夏萍,刘小兰.
北京市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J]
.人口研究,1997,21(5):25-33.
被引量:6
6
陈震,陈俊杰.
农民生育的文化边际性[J]
.人口研究,1997,21(6):18-25.
被引量:14
7
张琢,张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社会结构的变化[J]
.开放时代,1995(4):4-9.
被引量:3
8
曾毅,舒尔茨,王德明.
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的离婚分析[J]
.人口研究,1993,17(5):4-13.
被引量:14
9
李涌平.
婴儿性别比及其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普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现实[J]
.人口与经济,1993(4):3-13.
被引量:17
10
杜守东.
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应作冷静分析[J]
.人口学刊,1997,19(1):58-60.
被引量:1
1
付英.
如何提高流入人口的登记质量[J]
.中国统计,2010,25(2):34-36.
被引量:1
2
乔晓春.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初步检验[J]
.中国人口科学,1992(5):34-37.
被引量:6
3
“九五”,我们改写了哪些数字[J]
.共产党员,2000(11):34-35.
4
于晓华.
缓解社保压力当尽早鼓励生育[J]
.四川劳动保障,2015,0(5):20-20.
5
黄荣清.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死亡指标方法探讨[J]
.中国人口科学,1992(4):16-22.
被引量:5
6
白成秀.
穿越数据的人生[J]
.数据,2005(10):52-53.
7
周祖根.
人口迁移流动与生育[J]
.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5):21-26.
被引量:12
8
侯立平.
美国延缓老龄劳动力退休的举措及启示[J]
.上海保险,2010(11):57-60.
被引量:5
9
徐凡.
指标向好难言经济触底 美联储动用最后的武器[J]
.国际金融,2009(4):14-16.
10
平安县经普办采取“两抓”“五督查”确保普查登记质量[J]
.青海统计,2009(3):47-48.
中国人口科学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