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细胞融合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植物细胞融合研究新疆八一农学院刘新平植物细胞融合技术能使细胞内遗传物质重新组合,获得杂种细胞,以便培养成新的植物体。它开辟了植物细胞遗传学的一个新领域,已成为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品种改良,可克服远缘杂交中的不亲和障碍,更加广泛地组合起...
作者
刘新平
机构地区
新疆八一农学院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31,12,共4页
World Agriculture
关键词
植物细胞
融合技术
遗传
细胞工程
分类号
S188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53
1
王侠礼.
航天育种的成就与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81-782.
被引量:21
2
宋天俊,吴洪兴,刘景珍.
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现状及产业化[J]
.农业科技通讯,2004(9):34-35.
被引量:10
3
王俊敏,魏力军,骆荣挺,张铭铣,孙野青,徐建龙.
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核农学报,2004,18(4):252-256.
被引量:42
4
王德平,王丽伟.
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4,23(5):7-10.
被引量:5
5
刘昭军.
大豆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及育种应用[J]
.大豆科学,2004,23(4):301-306.
被引量:4
6
安成立,贾涛,戴开军.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分析[J]
.现代种业,2005(1):4-5.
被引量:2
7
余增亮,霍裕平.
离子注入生物学研究述评[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21-225.
被引量:144
8
母秋华,张新生,杜娟,田立国,于树清,母文玉,王金余.
超甜玉米细胞和组织培养及其后代育种[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2):6-9.
被引量:8
9
赵军良,李昌华,李小川.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在方法学上的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1994,22(1):55-58.
被引量:3
10
向凤宁,张举仁,陈惠民,郑晓健.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1994,14(3):157-163.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5
1
李培夫.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开发利用[J]
.种子科技,2005,23(4):215-216.
被引量:4
2
李万云,李韬.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9.
被引量:14
3
李培夫,李万云.
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83-86.
被引量:10
4
梁任繁,何龙飞.
细胞融合创新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95-99.
5
杨平,卢振宇.
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开发应用潜力[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104-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李松,游建华,刘丽敏,谭芳,莫磊兴,余坤兴,刘红坚,曾慧.
中国甘蔗辐射诱变育种研究概述[J]
.广西蔗糖,2006(4):20-24.
被引量:7
2
谷延泽,高瑞彦.
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河南农业,2008(14):51-52.
被引量:1
3
李培夫.
农作物高光效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种子科技,2006,24(6):41-43.
被引量:11
4
胡重怡,任学良,郑少清.
^(60)Coγ辐射对烟草M1代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178-180.
被引量:12
5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张启行,蒋梁材.
甘蓝型油菜新不育系恢复材料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1):19-22.
被引量:3
6
李万云,李培夫.
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6,22(6):76-80.
被引量:6
7
李万云,李培夫.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进展[J]
.种子科技,2007,25(6):39-41.
被引量:2
8
刘勤燕,王征兵.
科学认识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82-84.
被引量:6
9
严智燕,张瑞香,黎宇.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93-94.
被引量:3
10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张启行,蒋梁材.
Influential Factors of Restorer of N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NER) on Anther Cultur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1):49-53.
被引量:11
1
梁井林.
农机农艺融合任重道远[J]
.农业机械(导购),2011,0(9):19-20.
2
肖龙,何勇,王茂理,黄波,罗传浩,林承勇.
农业机械助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J]
.中国种业,2015(8):22-23.
被引量:8
3
孙玉强.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对称融合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6):784-786.
被引量:1
4
黄剑华.
大麦细胞工程育种研究的一些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1998,14(4):92-96.
被引量:6
5
李志纯.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管融合”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9-11.
被引量:8
6
王桂清,陈捷.
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菌丝融合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B08):53-56.
7
刘佳妮.
约翰迪尔布局江汉平原棉花产业[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13(1):41-41.
8
建部到,潘庆华.
植物细胞融合研究的现状及问题[J]
.世界农业,1985(12):22-24.
9
崔思远,曹蕾,曹光乔.
江淮水旱轮作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1):17-21.
被引量:4
10
吴思梦,刘冰,蒋军喜,刘英,周珍.
生防链霉菌ML27和柑橘内生放线菌P3Y2原生质体融合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3):31-36.
被引量:4
世界农业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