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中,中苏关系经历了十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就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斯大林时期是两国关系最好的阶段,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双方在国际关系上进行全面合作。赫鲁晓夫时期,两国关系从内部分歧走到全面论战和公开分裂。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两国关系更处于全面对抗状态。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两国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苏联问题参考资料》
1989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中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外交关系
分类号
D822.35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1
1
俞亚克.
苏越结盟以来东盟各国对苏联的看法和立场[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8):44-48.
被引量:3
2
宋效峰.
印尼-澳大利亚关系中的东帝汶因素[J]
.南洋问题研究,2006(2):28-32.
被引量:5
3
张蕴岭.
如何认识东盟[J]
.当代亚太,2006(7):3-4.
被引量:12
4
秦亚青,魏玲.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7-15.
被引量:83
5
曹云华.
东盟再认识[J]
.东南亚研究,2007(4):12-17.
被引量:16
6
高程.
区域合作模式形成的历史根源和政治逻辑--以欧洲和美洲为分析样本[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0):33-57.
被引量:16
7
张云.
“国际社会”理论下的区域治理模式研究:东南亚的视角[J]
.当代亚太,2013(2):50-76.
被引量:9
8
黄昌朝,胡令远.
东盟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研究[J]
.求索,2013(7):176-179.
被引量:5
9
庞中英.
地区安全治理的未来:走向亚洲协调[J]
.国际安全研究,2016,34(5):3-22.
被引量:8
10
国际安全研究开源大数据·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1995-2015年)[J]
.国际安全研究,2016,34(6):151-1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云.
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研究: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J]
.当代亚太,2017(4):122-15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云.
探索、历险与超越:庄礼伟“人之共同体”建构及其“东南亚研究”[J]
.东南亚研究,2019,0(1):1-15.
被引量:2
2
韦红,尹楠楠.
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问题研究[J]
.太平洋学报,2018,26(8):13-25.
被引量:15
3
靳晓哲.
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发展路径与现实走向研究——以东帝汶、印尼亚齐、泰国南部为例[J]
.南洋问题研究,2019(1):33-46.
被引量:4
4
刘若楠.
权力管控与制度供给——东盟主导地区安全制度的演进[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0(3):79-107.
被引量:16
5
张云.
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比较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9(7):186-203.
被引量:37
6
张云.
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与中国的战略选项[J]
.当代亚太,2020(3):141-165.
被引量:32
7
陈翔.
新时代中国参与区域安全治理的模式探析[J]
.国际观察,2020(4):114-132.
被引量:5
8
张蕴岭.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国际区域治理[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3):61-72.
被引量:2
9
席桂桂,陈水胜.
从安全到发展: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范式转变——以中柬关系的演变发展为主线[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3,40(2):49-75.
10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东盟研究课题组,翟崑.
以东盟学为先行示范点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J]
.东南亚研究,2023(3):10-33.
被引量:1
1
杨启国.
假和谐及其防范研究[J]
.湘潮(理论版),2012(9):43-43.
2
石源华.
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J]
.世界知识,2017,0(3):72-72.
3
饶博.
穆沙拉夫连任之路不平坦[J]
.瞭望,2007(41):65-65.
4
李华.
苏共党内特权阶层究竟产生于何时[J]
.学术界,2010(10):180-185.
被引量:1
5
张映宇.
赫鲁晓夫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经验教训[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2):70-74.
6
杨存堂.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与苏联的体制[J]
.探索与争鸣,2003(2):43-45.
被引量:1
7
程又中.
苏联共产党认识共产主义的教训[J]
.科学社会主义,2002(1):64-66.
被引量:3
8
周作翰.
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再认识[J]
.科学社会主义,1987(3):134-136.
9
当前党员队伍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5(2):14-14.
10
冯亦斐.
朝核危机诡异变局:突然出现第七方[J]
.新闻周刊,2003(44):62-63.
苏联问题参考资料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