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及其未来——约翰·罗默访谈录
被引量:16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9,共10页
Marxism & Reality
同被引文献74
-
1王萃萃,刘国乐.论机会平等的实现与政府的公共责任——从萨托利的平等观说起[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35-39. 被引量:1
-
2姚大志.评德沃金的平等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5):104-109. 被引量:6
-
3叶庆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之若干问题再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12(1):141-143. 被引量:2
-
4P.K.巴德汉J.E.罗默,李春放.市场社会主义思想轨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4):117-119. 被引量:3
-
5文成.英国学者埃·赖特评约翰·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1995(36):281-285. 被引量:1
-
6杨筱刚.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辨析——经典重读[J].社会科学研究,2004(5):7-10. 被引量:2
-
7曹天予.劳动产权、现代经济学和市场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5):31-38. 被引量:10
-
8智效和.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J].政治学研究,2002(2):24-34. 被引量:22
-
9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2
-
10帕特里克.戴蒙德,安东尼.吉登斯,余呈先,温敏.新平等主义:英国的经济不平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4):56-6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6
-
1张建云.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与社会主义[J].天中学刊,2006,21(6):16-20. 被引量:1
-
2胡孝四,郑小升.罗默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逻辑思路之比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7(6):94-98.
-
3孙鹏.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价值理想的当代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9(4):7-9. 被引量:2
-
4王志刚,袁久红.资本主义不公正原因:机会平等与个人责任——约翰·罗默的平等理论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0(1):152-155. 被引量:10
-
5刘明明,谢鸿昆.论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4.
-
6刘明明,谢鸿昆,郑捷.论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36-38.
-
7刘明明,谢鸿昆.罗默证券市场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的批判与超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0):17-20.
-
8杨显平.哲学视阈中的“文革”发生学探析[J].桂海论丛,2011,27(4):56-60.
-
9王志刚.论约翰·罗默平等主义的正义理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94-98. 被引量:4
-
10史小宁.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统性”[J].求实,2012(3):60-62.
二级引证文献20
-
1王志刚.当代平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约翰·罗默的分配正义理论新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6):71-76. 被引量:1
-
2李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在公平观的视野中[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13-17. 被引量:1
-
3王志刚.论约翰·罗默平等主义的正义理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94-98. 被引量:4
-
4张梅.论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意识形态的变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33-36. 被引量:2
-
5马超.机会平等框架下对医保筹资中“个体责任”的探讨——以中国烟民为例[J].财贸研究,2014,25(1):107-115.
-
6虞新胜,段艳丰,危琦.机会公平及其在公有制下实现的可能性析论[J].理论导刊,2016(6):33-36.
-
7薛秀霞,杨亚蒙,薛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困境及巩固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0(3):77-81.
-
8郭贵川,王彦威.论基于实质机会平等的平等就业权[J].中国市场,2018(33):105-106. 被引量:1
-
9李忠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3):116-117.
-
10王梦娇.从剥削到平等——约翰·罗默研究转向的内在勾连[J].学理论,2020(11):48-50. 被引量:1
-
1四川“十一五”规划首次引进空间均衡概念[J].领导决策信息,2005,0(29):19-19.
-
2约翰.艾尔斯特,刘丽明.从中国归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4):31-35.
-
3曾仁欢.经济学中的数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9):32-33. 被引量:2
-
4弗兰克.汤普森,王武龙.罗默的社会主义能使源于剩余的收入平等吗?[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1):80-86.
-
5鲁婷婷.约翰·罗默的剥削理论初探[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7):252-253.
-
6冯永晟,王栋.对纳什均衡概念的重新解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3):107-110. 被引量:3
-
7余治国,江雨燕,景婷(摘).经济现象的心理分析[J].新智慧(财富版),2007(10):66-66.
-
8单东.何为经济学公理化[J].金融参考,2002(6):103-103.
-
9张进铭,陶然.约翰·罗默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3(2):91-94. 被引量:6
-
10程祖瑞.公理化: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J].经济经纬,1994,11(3):83-8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