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2-56,共5页
China Television
同被引文献17
-
1崔永泉,高福安,邢建毅,刘虎,蒋淑媛.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6):94-99. 被引量:5
-
2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19(4):56-60. 被引量:89
-
3刘燕南,孟颖.电视传播者眼中的收视率──“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中收视率指标的地位和作用”调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12):18-21. 被引量:10
-
4刘燕南.欣赏指数调查:香港经验及其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5):43-46. 被引量:4
-
5卜卫.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1(2):8-15. 被引量:13
-
6王申,张卫中.欣赏指数与电视节目品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1):50-51. 被引量:5
-
7胡华涛.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三角问题——观众、制作人、广告商的困惑[J].南方电视学刊,2002(4):69-70. 被引量:1
-
8尹同亮,张蔚黎.从收视率到满意度——中小城市电视台节目评估体系构建浅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11):74-74. 被引量:3
-
9江敏,黄良奇.对收视率热的“冷”眼关爱[J].南方电视学刊,2002(2):46-47. 被引量:2
-
10徐铁.收视率背后的话题[N].北京青年报,2000-07-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左敏,李钢,李宁.“数字”的逻辑:从收视率到互联网流量[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2):218-234.
-
2胡清,胡青青.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探析[J].电影文学,2013(5):65-66. 被引量:4
-
3张廷赟.网络新闻中的女大学生形象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6):233-234. 被引量:2
-
4梅明丽.内容价值体系的重构——对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定位的思考[J].当代传播,2012(3):102-105. 被引量:4
-
5罗燕芳,梁招娣.基于排序多元Logit模型的新闻节目满意度因素研究[J].市场研究,2014(2):38-42. 被引量:1
-
6张苗苗.媒介融合时代发达国家收视听调查评估现状及借鉴启示[J].有线电视技术,2015,22(10):55-58.
-
7李智,李娉婷.性别研究视野下的“大女主”电视剧现象评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4):104-107. 被引量:14
-
8王磊.法制节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现代视听,2008,0(9):39-42. 被引量:3
-
9寻茹茹.共享策略:性别言说与文化缝合——评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的女性叙事[J].当代电视,2019(3):14-18. 被引量:2
-
10邓然溪.大女主剧热播现象原因探究——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22):38-39.
-
1欧阳宏生,杨璐.2008:中国电视新闻的突破——访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新闻奖评委欧阳宏生教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118-123. 被引量:1
-
2张蓝姗.论电视艺术审美对收视率的影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2):44-46. 被引量:1
-
3王薇.终结唯收视率论[J].广告大观(媒介版),2012(1):26-26.
-
4胡涛.独立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初探[J].学园,2012(4):36-36.
-
5康琤琤.浅谈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13(19):241-241. 被引量:2
-
6王兆强.复杂系统与系统主从律[J].软科学研究,1991(2):12-15. 被引量:1
-
7景春寒.深入调研 积极创新──大陆电视节目在台湾落地情况的考察与分析[J].电视研究,2001(8):68-70. 被引量:1
-
8张淑华,陈利君.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4):92-93.
-
9吴岳福.论突发事件中摄影记者的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3(3):89-89.
-
10刘斌.从传统真人秀到明星真人秀的火爆谈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4):180-18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