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气候灾害的预测还应加强
-
1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8-199. 被引量:1
-
2孙瑞林,吴志伟,叶广生,秦荣强,朱筱英.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夏季旱涝趋势异常空间型的分析[J].江苏水利,2002,18(1):18-19.
-
3学会与气候变化共存[J].首席财务官,2010(12):14-14.
-
4刘建清,赖兴运,于炳松.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的形成环境及成因分析[J].现代地质,2004,18(2):249-255. 被引量:13
-
5王挺,钟致东,刘志贵,阮湘平.日本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与技术措施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4):22-31. 被引量:11
-
6黄荣辉,张人禾,严邦良.关于东亚气候系统年际变化研究进展及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J].中国基础科学,1999,0(Z1):68-77. 被引量:18
-
7齐芳.黄荣辉:未来5至10年我国旱涝灾害仍频繁[J].科学新闻,2007(5):2-2.
-
8黄荣辉,陈际龙,周连童,张庆云.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3,27(4):770-787. 被引量:138
-
9黄荣辉.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6):564-575. 被引量:60
-
10新书架[J].气象,2009,35(9):12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