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2002年第124期297-298,共2页
Global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34
-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35):6-9. 被引量:2
-
2吴微.日本《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及其特色[J].行政法学研究,2000(3):97-100. 被引量:20
-
3李一平.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其对策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5):39-42. 被引量:9
-
4冷静.从法院状告新闻媒体谈起——一起名誉侵权官司所引发的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9(1):267-280. 被引量:6
-
5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1(2):1-61. 被引量:97
-
6赵国玲,兰全军.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J].中外法学,1998,10(1):90-104. 被引量:9
-
7郑慧.行政公开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行政与法,2001(5):20-22. 被引量:5
-
8王小章.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23(5):29-36. 被引量:30
-
9皮纯协,刘飞宇.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走向[J].法学杂志,2002,23(1):8-12. 被引量:46
-
10朱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下)——日本的信息公开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2,24(125):466-476.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59
-
1柏秀秀,薛荣.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45-47. 被引量:1
-
2李杰.论公民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2):23-25. 被引量:2
-
3黄海华.博弈格局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6(6):36-39. 被引量:13
-
4周杏梅,马明华.中国加入WTO与政务公开制度之构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89-94. 被引量:2
-
5王秀哲.关于行政公开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46-51.
-
6燕明安.信息公开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2):31-37. 被引量:10
-
7王秀哲.关于行政公开几个问题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50-54.
-
8曹陇华,周桂党.论公民的知情权与行政公开制度[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2):90-92. 被引量:5
-
9章志远.行政公共信息公开的理论及其实践[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24-30. 被引量:3
-
10盖宏伟,陈树冬,盖涛.简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J].法制与社会,2008(34). 被引量:1
-
1诉讼欺诈现象应引起重视[J].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6):25-25.
-
2石舫.论诉讼欺诈的法律规制[J].企业与法,2012(5):37-42.
-
3杨海松,陈爱菊.诉讼欺诈行为能否够成诈骗罪[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4):181-181.
-
4刘大伟.刍议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7(6):299-300. 被引量:2
-
5胡伍根,宋满潮.当前诉讼欺诈频发的原因与对策[J].民主与法制,2013(26):67-67.
-
6郭云程.也论诉讼欺诈及其刑事法律应对[J].法制与经济,2009,18(22):76-77.
-
7刘坤坤,潘勇.保险欺诈及其防范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查[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4):92-96. 被引量:3
-
8王甜.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8):234-235.
-
9王能晓,何磊磊.浅析企业破产欺诈的成因及法律对策[J].知识经济,2010(1):24-24.
-
10王继红.重塑诚信 构筑和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