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偏颇,而且肤浅——关于《白鹿原》与孙绍振先生商榷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39,共6页
参考文献13
-
1贺麟.《文化与人生》[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页. 被引量:6
-
2陈忠实著..陈忠实创作申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288.
-
3朱寨.《<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0页. 被引量:1
-
4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M],2000.
-
5何西来.《<白鹿原>评论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被引量:1
-
6巴赫金.《史诗与长篇小说》,《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被引量:1
-
7.《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第115页. 被引量:12
-
8《<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8页. 被引量:1
-
9《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27页. 被引量:1
-
10本文所引《白鹿原》原文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7
-
1何明星.主体的多边对话与诠释循环——《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2004(4):23-27. 被引量:1
-
2石宏.目连戏中的小戏[J].戏剧艺术,2001(6):78-87. 被引量:1
-
3张伯存.挑战阅读[J].当代作家评论,2001(5):27-32. 被引量:4
-
4张之花.唱独角戏的女人——略论池莉《生活秀》[J].当代文坛,2001(2):40-41.
-
5孙月才.一个民族的现代的哲学系统——读张世英先生《哲学导论》[J].江海学刊,2005(2):28-31. 被引量:4
-
6王立业.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分析比较[J].国外文学,2001(3):66-69.
-
7匡钊.断裂的传统——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解读[J].语文建设,2005(6):14-15.
-
8李琨.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评论[J].文艺争鸣,2005(6):88-90.
-
9李静.悖谬世界的怪诞对话——从过士行剧作探讨严肃文学“共享性”的扩展[J].当代作家评论,2006(1):81-99. 被引量:3
-
10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3):5-10.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39
-
1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
2陈涌.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文学评论,1998(3):5-21. 被引量:32
-
3畅广元.《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J].小说评论,1998(1):10-16. 被引量:10
-
4南帆.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小说评论,1998(1):66-73. 被引量:80
-
5张志忠.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50-57. 被引量:18
-
6汪晖.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J].当代作家评论,1999(3):37-45. 被引量:13
-
7谢有顺.贾平凹的实与虚[J].当代作家评论,1999(2):18-22. 被引量:14
-
8张志忠.怎样走出《白鹿原》──关于陈忠实的断想[J].当代作家评论,1998(4):8-16. 被引量:6
-
9孟繁华.庸常年代的思想风暴——韩少功九十年代论要[J].文艺争鸣,1994(5):54-58. 被引量:12
-
10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05-118. 被引量:194
-
1高柏勤.招聘怪招[J].青春,2007,0(12):89-89.
-
2佚名.给老板面试赢得了工作[J].故事世界,2006,0(3):45-46.
-
3赵刚.“迷人”的法西斯——被利益交换的权利[J].书屋,2008(3):13-18. 被引量:1
-
4丁丽.琳的红玫瑰[J].四川文学,2014,0(6Z):19-20.
-
5张峰.星点集[J].杂文月刊,2010,0(8):23-23.
-
6毛志成.不要把爱说滥[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4,0(5):57-57.
-
7通灵.其实做官也不易[J].杂文月刊,2008,0(10):25-25.
-
8朱慧彬.如果我是你[J].都市心情,2004,0(9):24-24.
-
9阮芳.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7-18.
-
10舒震白.反腐剧的另一种写法——评音乐剧《叫醒阳光》[J].影剧新作,2015,0(4):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