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现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新视野——关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信息网络这一科技成果也必然引起哲学世界观的变化。
作者
张青兰
刘秦民
机构地区
广州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部
广西师大社科部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Theory and Reform
关键词
信息
网络技术
哲学
世界观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5
1
李元书.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
.政治学研究,1998(2):18-26.
被引量:155
2
李德.
网络时代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10.
被引量:4
3
B.C.布鲁克鲁,程焕文.
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1)[J]
.情报科学,1993,14(03X):71-75.
被引量:14
4
邱均平.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
.情报学报,1994,13(6):454-463.
被引量:40
5
王前军.
论网络人际交往[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65-67.
被引量:2
6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被引量:6
7
[3]Paul Saffo and the 30-Year Rule,Design Word, 24(1992): 18.
被引量:1
8
[2]唐·泰普斯特科.数字化成长[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9
马克·波斯特 徐世甫译.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9.
被引量:11
10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张洋,邱均平.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及其哲学思考[J]
.情报杂志,2005,24(1):2-5.
被引量:17
2
谷月娟.
媒介形态视角的网络空间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18-20.
3
谷月娟.
媒介形态视角的网络空间探讨[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8-11.
4
李斌.
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涵义、特点及影响因素[J]
.理论导刊,2014(4):37-39.
5
毛德胜.
半虚拟化生存——大数据时代的人际交往模式探析[J]
.新闻知识,2014(9):6-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魏海燕,刘莉.
论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及其哲学启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83-85.
被引量:2
2
张洋.
我国“三计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评邱均平教授的《信息计量学》[J]
.图书情报知识,2007,24(3):106-108.
被引量:3
3
潘卫.
引用传统文献计量学知识发展网络计量学[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7,20(8):1396-1398.
4
潘卫.
网络信息计量学与数字图书馆[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7,20(10):1794-1795.
被引量:2
5
邱均平,张洋.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16-19.
被引量:16
6
赵蓉英,张洋,邱均平.
网络信息计量学基本问题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5):59-62.
被引量:5
7
张洋,赵蓉英,邱均平.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6):11-14.
被引量:2
8
张锡椿.
1999—2005年我国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1):133-135.
被引量:2
9
张洋.
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分析[J]
.情报杂志,2008,27(5):40-44.
被引量:6
10
张新鹤.
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学科知识地图构建中的应用[J]
.图书馆,2009(2):35-37.
被引量:3
1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J]
.社科新视野,2008(2):40-40.
2
魏钢.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思维方式的嬗变[J]
.探索,2003(4):73-75.
被引量:4
3
庄婵.
信息网络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12-14.
4
屠春友.
思维方式的虚拟性转换及其意义[J]
.哲学动态,2006(7):30-33.
被引量:3
5
李英.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9-10.
被引量:6
6
刘国华.
论信息网络技术对人们精神道德生活的双重影响[J]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4-17.
7
边策.
小议网络道德与“慎独”[J]
.理论界,2007(1):182-182.
8
贾英健.
虚拟生存何以可能[J]
.理论学刊,2012(1):67-75.
9
徐晓敏.
墨学初兴探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1-15.
被引量:1
10
靳瑞敏.
变革时期的人才市场建设[J]
.人才资源开发,2005(5):10-11.
被引量:1
理论与改革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