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天台判教研究综述
被引量:2
Summary of the Studies of the Periodization of Buddhism's Teachings in Tiantai Sect over the 20th Century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3-35,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4
-
1蒋维乔.《中国佛教史》[M].商务印书馆,1935.. 被引量:2
-
2黄忏华著..中国佛教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448.
-
3太虚:《教观诠要》,相关思想见郭朋著《太虚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
4任继愈著..汉唐佛教思想论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48.
-
5范文澜著..唐代佛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10.
-
6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79. 被引量:1
-
7吕激.《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162页、第329页. 被引量:11
-
8周叔迦著..周叔迦佛学论著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1:544.
-
9郭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378—381页. 被引量:4
-
10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6册,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0
-
1张风雷.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J].中国哲学史,2004(4):13-20. 被引量:2
-
2陶礼天.“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3(4):115-126. 被引量:6
-
3王永会.《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J].宗教学研究,2001(2):115-123. 被引量:3
-
4张箭.后周废寺汰僧数量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64-70. 被引量:1
-
5刘小华,李可兴.隋唐五代时期养生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94-95. 被引量:4
-
6张郁萍,陈双印.五代后梁、后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J].敦煌学辑刊,2007(2):90-99. 被引量:3
-
7张勇.论魏晋南北朝大乘佛教对妇女精神风貌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62-67. 被引量:5
-
8明成满.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厨田”[J].中国农史,2009,28(2):66-72. 被引量:5
-
9姚潇鸫.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土商人的佛教信仰[J].史林,2011(2):41-48. 被引量:4
-
10李昌舒.论南宗禅的“生活禅”思想及其美学意蕴[J].学海,2011(4):143-1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
-
1李耀仙.判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向[J].中华文化论坛,1995(4):64-72. 被引量:1
-
2.《大正藏》第12卷[M].,.第220页下. 被引量:9
-
3《大正藏》第九卷,页9上. 被引量:1
-
4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大正藏》卷14,第538页. 被引量:1
-
5《<大乘义章>书后》,《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64-165页. 被引量:1
-
6智颉.《法华玄义》第10卷,《大正藏》第33卷,第801页. 被引量:1
-
7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1卷,《大正藏》第8卷,第272页. 被引量:1
-
1韩焕忠.二十世纪天台判教研究[J].浙江佛教,2002(4):154-155.
-
2王涛.先做人 后做官[J].新长征(党建版),2012(5):64-64.
-
3韩焕忠.南北朝判教与天台判教的形成[J].浙江佛教,2002(3):101-104.
-
4中国佛教赴韩参访团.中国佛教参访团访问韩国天台宗的总结报告[J].法音,2000(2):32-33.
-
5陈喜燕.“圆融”,让科学课堂更生动[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4(3):78-79.
-
6朱光磊.牟宗三视域中的佛教中国化问题评析[J].宗教学研究,2009(4):191-194.
-
7闻如.中韩第一届佛教学术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J].佛学研究,2008(1):380-381.
-
8赵超.小议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比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6):209-209.
-
9朱险峰.王阳明哲学与解释学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24-26.
-
10菅野博史,张大柘.日本对中国法华经疏的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0(2):137-1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