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77-80,83,共5页
Studies on Marxism
同被引文献134
-
1杨维风,戴正和.防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J].学习月刊,2007(18):102-103. 被引量:2
-
2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1):92-96. 被引量:66
-
3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37-41. 被引量:910
-
4陈金美.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6):44-48. 被引量:9
-
5张国清.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4):11-22. 被引量:14
-
6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89
-
7蔡登秋.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色彩[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19-23. 被引量:3
-
8邓猛.从美国学习障碍定义演变的角度探索其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58-63. 被引量:13
-
9朴永馨.融合与随班就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37-40. 被引量:44
-
10田建国.高校德育环境与对象、内容、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20-23.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20
-
1乐瑾.高职高专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J].山东青年,2019,0(2):37-37.
-
2任丽芳,靳翠萍.后现代主义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6):41-42.
-
3景君学.差异与和谐:后现代主义的自我超越[J].北方论丛,2008(2):122-124. 被引量:3
-
4范蕊.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8):26-27.
-
5牛晓玉.论后现代文化思潮中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观念的转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4):19-21. 被引量:2
-
6游林生,胡德平,王丽娜,徐畅.“80后”大学生思想变化与教育路径——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的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09(23):73-78. 被引量:1
-
7朱宏霜,蒋占峰.当代中国青少年集体意识的后现代文化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2):25-28. 被引量:1
-
8冷凇.后现代主义中的电视语境基础与电视化趋势[J].视听纵横,2012(1):80-83.
-
9顾玉兰.析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两个向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4):10-14.
-
10俞国锋,陈丽晖.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境遇[J].学术论坛,2014,37(8):167-170.
二级引证文献122
-
1贾旻,王迎春.混合治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的一个分析性概念框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72-79. 被引量:2
-
2雷晓康,陈泽鹏,刁心怡.治理文明新形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3(2):13-28. 被引量:1
-
3韩瑞波,唐鸣.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潜在风险与化解防范——基于Y市Z区的案例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1(1):172-180. 被引量:18
-
4包水梅,李明芳.一流学科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兼论我国高校学科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突破[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5-30. 被引量:17
-
5邱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前融合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23(8):118-125.
-
6于松梅.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的认同危机与发展理路反思[J].教育科学,2023,39(1):62-68. 被引量:6
-
7薛晋.新时代黔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4):241-243.
-
8岳小国.古代部族社会的秩序及社会治理研究——以西南地区方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23(11):62-70.
-
9李民政,宋志国,曾莉.以库恩理论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J].学术论坛,2006,29(4):33-35. 被引量:6
-
10卫敏.论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J].考试周刊,2009(32X):20-2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