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32,共3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T.C.阿利赫舒尔.《创造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被引量:1
-
2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224.
-
3王维著..科学基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697.
-
4罗玲玲著..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292.
同被引文献8
-
1艾丽娟,代秀艳.中国新增劳动力的总体态势浅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51-55. 被引量:2
-
2戴春禄.发展高职院校培训事业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8):8-9. 被引量:4
-
3秦大河 张坤民 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被引量:65
-
4秦大河 张坤民 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被引量:35
-
5蔡云辉.职业教育与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23-224. 被引量:4
-
6蒋正华,张羚广.新世纪、新阶段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J].中国人口科学,2003(1):1-8. 被引量:4
-
7曾燕波.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4):85-88. 被引量:4
-
8吴森富.青年失业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J].青年研究,2003(1):29-35. 被引量:14
-
1李砚田.论邓小平哲学思想[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2):1-6.
-
2张虹.论欧阳修记体文的语言风格[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52-53. 被引量:2
-
3李鸿烈,徐惠萍.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论与生产力标准论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1(4):1-5. 被引量:2
-
4杨继明.后发社会的产业化和近代化——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理论简介[J].天津社会科学,1985(3):53-57. 被引量:2
-
5吕春玲.浅谈高科技人才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机电教育,2000(2):2-3.
-
6余振贵.近年来国内伊斯兰教若干问题讨论(之二)[J].宁夏社会科学,1983(1):43-48.
-
7乐国安,齐向宏.大学新生创造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初探[J].青年研究,1990(6):6-9.
-
8周寒丽,李莲.景谷傣族南传佛教的传播发展和经文系统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5):25-27. 被引量:2
-
9曹征海,文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本质与作用[J].理论建设,2016,32(1):126-128.
-
10余超.浅探元明时期河湟地区新民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4):228-22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