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读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
被引量:1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4
-
1爱伦堡:《人·岁月·生活》,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被引量:1
-
2潘旭澜著..太平杂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304.
-
3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央编绎出版社,1999.15-19. 被引量:11
-
4布罗茨基:《最深重的罪过》,转引自《大学活页文库》,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0
-
1董翔薇.论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基础[J].学术研究,2004(7):87-91. 被引量:2
-
2翁杨.学术话语与新闻学创新[J].新闻界,2004(5):44-46. 被引量:9
-
3仝志辉.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3):196-211. 被引量:8
-
4方泉.略论刑法学研究中的“事”与“器”[J].中外法学,2006,18(2):200-208. 被引量:3
-
5王耀德.“内生的科学技术”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5):51-59. 被引量:1
-
6杨建华.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J].东南学术,2002(2):4-16. 被引量:7
-
7阎光才.也谈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J].社会学研究,2002(3):118-124. 被引量:4
-
8吴建平,风笑天.社会中的问题、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J].社会,2002,22(9):36-38.
-
9李琛.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68-78. 被引量:113
-
10郑杭生,杨敏.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简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4(2):25-34.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33
-
1颜敏.沉痛的历史记忆——读《太平杂说》[J].同舟共进,2000(11):26-27. 被引量:1
-
2傅国涌.谁的“天国”?[J].书屋,2001(12):29-31. 被引量:2
-
3朱东安.太平天国“推行神权政治”说质疑[J].历史研究,1990(5):3-11. 被引量:8
-
4王庆成.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上)[J].历史研究,1979(8):32-41. 被引量:7
-
5朱东安.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J].近代史研究,1999(2):3-61. 被引量:10
-
6李锦全.对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定位的商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73-80. 被引量:3
-
7郭蕴深.也评洪秀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4):48-53. 被引量:1
-
8陈思和.无时无刻不在悲风吹拂中──杂说《太平杂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0(5):66-67. 被引量:2
-
9郑剑顺.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0(6):61-67. 被引量:3
-
10王国平.太平天国政体与“神权政治”[J].史林,2002(4):43-48. 被引量:2
-
1李乃莹,周双丽.历史的解剖与潜在的启蒙——潘旭澜《太平杂说》读后[J].出版广角,2002(4):68-69. 被引量:1
-
2唐云.重建一种精神品格——论《太平杂说》兼及对知识分子本分的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13,36(2):12-16.
-
3王玉祥.读潘旭澜先生《太平杂说》调寄《金缕曲》[J].炎黄世界,2011(5):75-75.
-
4潘旭澜.我编散文珍藏本[J].博览群书,1996,0(2):4-5.
-
5第六届(1992——1993)《上海文学》奖获奖篇名[J].上海文学,1994,0(12):4-4.
-
6《潘旭澜文选》(上下两册)[J].文学自由谈,2006(6):136-136.
-
7王彬彬.回忆与思考(下)[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10):118-123.
-
8刘淑玲.从《小小的篝火》说起[J].博览群书,1997,0(7):17-18.
-
9潘旭澜.一个歪歪扭扭的句号[J].文学自由谈,2000(5):102-104.
-
10陈思和.无时无刻不在悲风吹拂中──杂说《太平杂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0(5):66-6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