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看当代社会创新
被引量:1
Views on The Modern Social cre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lobzition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4,共5页
Modern Philosophy
共引文献12
-
1薛琴.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J].理论导刊,2001(9):15-17. 被引量:1
-
2吕华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1):9-13. 被引量:1
-
3徐培华,吴辉,于保平.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文汇,2000(1):7-12. 被引量:7
-
4阎小骏.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1,9(2):15-21. 被引量:3
-
5楼铭铭,胡庆康.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J].世界经济文汇,2001(4):62-66. 被引量:4
-
6薛琴,吴军红.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J].晋阳学刊,2001(5):15-18. 被引量:1
-
7李家芝,张洪慧.论全球可持续发展利益与国家经济主权[J].教学与研究,2001(11):46-49.
-
8黄晓科,刘莹.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2(2):63-64.
-
9杨俊蕾.确立民族话语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J].社会科学,2002(8):72-76. 被引量:3
-
10张磊.浅析全球化和全球主义[J].国际观察,2002(5):20-25.
同被引文献10
-
1邹诗鹏.知识经济·后发展·人的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5):64-68. 被引量:6
-
2赵修义,顾红亮.认识论视野中的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5):26-32. 被引量:5
-
3李士坤.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创新[J].暨南学报,2001,(1). 被引量:1
-
4黄辛隐.对创新的哲学审视[J].江海学刊,2000,(6). 被引量:1
-
5顾伯平.论创新的社会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5(2):102-105. 被引量:3
-
6潘绍龙.哲学创新与社会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5):517-524. 被引量:1
-
7杨龙芳.理论创新的知识形态及其实现的基本条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1):36-38. 被引量:6
-
8金文野.学术体制与理论创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1):39-41. 被引量:4
-
9朱德生.创新刍论[J].学术月刊,2003,35(5):18-23. 被引量:4
-
10李金华.创新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条件[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37-139. 被引量:4
-
1周直.不断开拓中国道路与公平正义[J].东岳论丛,2014,35(11):87-91.
-
2安娜.胸有成竹巧思助横竖起步人生路——情浓浓乐融融的识字教学之我见[J].学园,2011(9):96-97.
-
3韦洋.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考试周刊,2007(31):100-101.
-
4李金娟,谭文静.在小组活动中鼓励青少年自我探索[J].青少年心理健康,2008,7(1):52-53.
-
5孟颖,王海洋.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金色年华(下),2012(7):330-330.
-
6廖金权.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2):93-94.
-
7方定红.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3):18-19.
-
8洪桂琴,田冬.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0(9):68-70. 被引量:1
-
9江丽,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3):45-49. 被引量:8
-
10韩艳红.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3):155-156.
;